較早前一次出差,同席吃飯有一陌生朋友知道我是從事禮儀傳播工作,她似乎有點抗拒,她說:“鄭老師在這里怕大家都不敢動了。”還表示禮儀有時候是失去了真誠,質疑禮儀只是虛偽的表面裝扮。當時我不便多作解釋,永遠不在飯桌上辯論。
想起一本書 ——“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孫隆基先生說:“現代化”可能只是表層的現象,至于“文化”則有其不變的深層形態。
我想,“禮儀”可能只是表層的體現,至于“修養”則有其本質的深層內涵。
孔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
仁與禮當表里一致,內外一體。所以,沒有深層的內涵修養,也算不上禮儀了。真正的禮儀,絕不是簡單的形式化表現。體現個人行為修養,也絕不是簡單的肢體模仿。
就好比穿品牌的人,未必一定有品味。反映一個人的審美趣味和品味,少不了自身的氣質、風度和修養。這些或許是與生俱來;或許是后天努力,從里到外培育而成。
禮儀可以說是基于道德修養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良好的禮儀風范,是一個人氣質、風度和修養的完美展現。那是一種魅力,是因為有深層的底蘊和內涵修養,自然流露出來的魅力,而不應該是矯揉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