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團執行系統專家孫軍正
一般來說,實際決策者與實際執行者是相互分離的。簡單的說就是決策者不執行,執行者不決策。決策者與執行者的分離直接導致了執行力的下降。這樣說來,解決執行力下降問題只要將決策者與執行者合并起來就行的,然而,那只會讓組織付出更加高昂的代價。
一般來說,決策的執行是這樣進行的:
決策的執行過程就是決策信息的流通和被執行的過程。從客觀上講,信息因發出者與接收者的不同理解認識以及流通渠道損耗等原因,“發出信息”與“接收信息”必然不是相等的關系;從主觀方面講,人的行為受到當時心情及利益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可能在信息的接收與傳遞及執行的過程中摻雜了主觀的東西,從而導致發出信息與接收信息的不相等。
因此,本質而言,企業執行力不足是決策信息在傳播過程中的改變,以致最后的執行結果與計劃的決策目標產生差異。現在從人的因素和非人因素兩個方面簡單探討改變信息的原因,力求進一步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第一,人的因素。
——心理因素。這是一個寬泛的概括的內容,這包括當事人基本心理素質、當時心理狀態,以及對該決策信息的態度等各方各面的內容。
——教育因素。教育因素也不止是一個學歷那么簡單,而是經過各種理論、閱歷和經驗的揉合,最后形成的處事方式的所有內容。
第二,非人因素。
——決策因素。因為決策的不正確而導致無法執行。這種情況下的執行力提高就只有改變企業決策組織或決策方式了,這與執行系統無關。
——機制因素。這是一個比較籠統的概念,機制的范圍很大,如企業的組織結構,企業的價值取向等,都是機制的一部分。
——過程因素。過程就是決策-下達-流通-執行。這里的下達和流通,從嚴格意義上講也不是先后關系,而是下達包含了流通。
合作代理:
由孫軍正老師主講的執行力系列課程,現誠尋各地合作與代理機構。聯系方式詳見孫軍正老師中華講師網博客中的“聯系方式”,將由孫老師專職助理對接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