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管理思想與西方企業人本管理不同之處
一.毛澤東管理思想的目的是為了發展社會主義國家的生產力,促進中華民族復興和人類的解放,讓工人階級在這個過程中成為國家、企業和思想、文化、技術的主人。這種管理思想把人作為主體和目的,是為被管理者服務的,管理者必須身先士卒,即使付出巨大的犧牲也在所不惜。西方企業人本管理是為了盡可能多地榨取職工的剩余價值。這種管理方式把人當成資源和手段,是為管理者服務的。對此,毛澤東1943年時就說剝削階級:“他們講‘愛民’是為了剝削,為了從老百姓身上榨取東西,這同喂牛差不多。…我們不同,我們自己就是人民的一部分,…。”[25](P58)
二.毛澤東管理思想認為:“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7](P162),“群眾中蘊藏了一種極大的社會主義的積極性”[19](P229),在高尚思想的熏陶下或在一定的社會條件中,能夠“自覺地改造自己和改造世界”,為正義事業而奮斗,發揮出無窮無盡的創造力。其哲學基礎是馬克思主義關于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26](P56),“整個歷史也無非是人類本性的不斷改變而已”[26](P172),也吸收了儒家“人皆可以為堯舜”(《孟子·告子上》)的思想。西方企業人本管理超越了亞當·斯密的經濟人假設,提出社會人、自我實現人、復雜人等幾種對人性的認識,試圖通過滿足人的不同需要和文化觀念的影響使職工的潛能正常發揮;這些理論雖然也承認人有精神需要,但很少能用偉大的理想激發職工高尚的精神追求使潛能超常發揮。
三.毛澤東管理思想把人當作管理諸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又把人的精神因素當作人的諸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從宏觀上抓住了管理的“大本大源”。這是因為毛澤東精通辯證法,思想方法上善于抓主要矛盾。他說:“萬千的學問家和實行家,不懂得這種方法,結果如墮煙海,找不到中心,也就找不到解決矛盾的方法。”[9](P322)西方管理學重視科學理性,在枝節上研究得細;但人的情緒、思想難以測量和量化,容易被忽略掉。后來經過長時間的摸索,才轉向以人為本的。
四.毛澤東管理思想在戰爭年代尚未成熟時就有其全部特點,這是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毛澤東的高尚人格、聰明睿智決定的。西方企業人本管理的形成有心理學、社會學等學科引入管理學的原因,有生產力發展、技術革命造成的勞動方式和工人階級內部結構發生變化的原因,有工人階級自身不懈斗爭的原因,也有全世界社會主義力量發展壯大,蘇聯等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輝煌成就,自由資本主義聲名狼藉,迫使西方國家采取社會民主主義政策的原因。
毛澤東管理思想與西方企業人本管理的比較說明:“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易傳·系辭上傳》)“真理只有一個”,但發現的角度可以不同。西方企業管理近幾十年來的發展演變向毛澤東管理思想趨近這一事實說明毛澤東管理思想是適用于當代企業管理的真理;雖然在實踐過程中出現過一些失誤,但絕不能全盤拋棄,必須在堅持的同時結合新的形勢發展。
(請孫軍正老師講課就上中華講師網;代理孫軍正老師的課程就上中華講師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