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澤東戰略決策思想為現代企業經營管理提供戰略決策和戰略實施的方法論指導
毛澤東戰略決策思想最鮮明的特點就是,以馬克思主義徹底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與時俱進地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毛澤東戰略決策思想具有豐富的內容和強大的生命力。當前,深入研究毛澤東戰略決策思想,可以為現代企業經營管理提供戰略決策和戰略實施的方法論指導。
(一)現代企業經營管理在進行戰略決策和戰略實施時,必須重視調查研究,深刻地認識到“知己”甚于“知彼”。
毛澤東強調“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1930年前后,毛澤東利用紅軍分散發動群眾的機會,深入到尋烏、興國等地調查研究,先后寫出了《尋烏調查》、《興國調查》、《長岡鄉調查》、《才溪鄉調查》等具有重要價值的調查報告。正是這些調查研究,使他能夠從實際出發,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為較好地解決土地革命中基本政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據。一切從國內外、省內外、縣內外、區內外的實際出發,既了解歷史,又了解現狀的所謂“古今中外法”,不僅成為堅持唯物主義的有口皆碑的經典名句,也成為各級領導者所遵循的唯物主義的模式和風范。
何謂知己知彼?所謂“己”,指主觀方面,實踐活動的主體,戰爭中的我方,自己的營壘,集團,決策者本人;所謂“彼”,指客觀方面,實踐活動的客體,戰爭中的敵方,他人的營壘集團,對立一方的決策者本人等等。毛澤東面對中國革命最復雜最嚴酷的困難時,都能以徹底的唯物主義態度觀察中國的過去和現在,比任何別的領導人都更憎惡主觀主義和經驗主義,并成功的戰勝了它。精通孫子兵法的毛澤東,不是一般的“知己知彼”論者,“己”對毛澤東來說,就是占人口絕大多數的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作為領袖,他比任何人都更了解中國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和其他革命階級,包括它的革命性和弱點,其了解的深刻和徹底,在世界各國的革命領袖中是無可比擬的。所以,無論對中國歷史命運的思考、對革命道路的選擇,還是進行政治的、經濟的、軍事的、文化的決策,毛澤東都能從實際出發,揮灑自如,指引中國革命從勝利走向勝利。
因此,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的決策者可以從毛澤東戰略決策思想中得到啟示:在進行戰略決策和戰略實施時,必須重視調查研究,深刻地認識到“知己”甚于“知彼”。對于企業家來說,“己”就是企業、產品和人力資源等等。只有在調查研究的基礎,做到“知彼”的基礎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知己”,才能制訂出適合企業自身實際的戰略決策,才能有助于戰略決策的實施。
(二)現代企業經營管理在進行戰略決策和戰略實施時,必須正確處理各種關系,深刻地認識到“團結自己”甚于“戰勝敵人”。
一切決策的實質就是對人與人之間的利益之爭、利害之爭進行最好的處置。社會革命和建設的決策所面臨的利益包括階級利益、民族利益、各階層的利益、國家的利益、地方的利益、團體的利益、甚至家族利益……等。毛澤東戰略決策思想的鮮明性和堅定性表現在:為了人民、團結人民,為了大多數、團結大多數。毛澤東多次反復強調“群眾是真正的英雄”,“是革命的主體”,是“上帝”,是“真正的銅墻鐵壁”,并反復告誡全黨,要每一個同志都懂得,只要我們依靠人民,堅決地相信人民群眾的創造力是無窮無盡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難也能克服,任何敵人也不能壓倒我們,而只會被我們所壓倒。任何一個懂得人民群眾歷史作用的人,都能夠或善于作出代表大多數人的利益并團結人民為之奮斗的決策。更為關鍵的是,要善于在每一個特定的發展階段或歷史關頭,在特定的社會歷史環境中把握住中國工人階級和占人口絕大數的革命同盟軍和同路人的根本利益、長遠利益、共同利益以及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各自利益的熱點和交匯點,提出正確的目標和綱領,采取最恰當的組織形式,使絕大多數人振奮起來,團結起來,為著包涵各自利益在內的共同利益自覺地去奮斗、去創造,甚至去流血犧牲而在所不惜。這是毛澤東戰略決策思想特有的馬克思主義的洞察力、凝聚力和風范。因此,說毛澤東戰勝了強大敵人,不如說他團結了整個中華民族。
因此,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的決策者可以從毛澤東戰略決策思想中得到啟示:必須正確處理各種關系,深刻地認識到“團結自己”甚于“戰勝敵人”。企業的“真正銅墻鐵壁”是什么呢?是整個企業的團隊,是這個團隊中的每一員。如果競爭對手的團隊中有爭斗、有矛盾、有缺口、有破裂,就可以為我所用,戰勝敵人。如果自己的團隊中也有分歧、有對立、有缺口、有分裂,如果不能恰當處置,就有可能為敵所用,被敵人戰勝。對企業經營管理的戰略決策者來說,任何一項戰略決策,都要有利于擺正各種利益的位置,最大限度地發揮團隊精神為共同利益而奮斗。否則,就談不上任何決策的正確性,也不可能有任何意義上的成功有效的實踐活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團結就是生命,團結就是勝利;“團結自己”比“戰勝敵人”更需要“用心良苦”。不懂得這個道理的戰略決策者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優秀決策者。
(三)現代企業經營管理在進行戰略決策和戰略實施時,必須做到以人為本,深刻地認識到“人的因素”甚于“物的因素”。
毛澤東戰略決策思想體現了“人的因素甚于并高于物的因素”。毛澤東既重視人在決策中的地位,又重視處于決策地位的人。前者指大多數人,或人民;后者指少數領導者、組織者、指揮者。毛澤東在思考中國命運,決定中國歷史走向的深謀遠慮和現實決策中,把人放在十分重要位置:“中國的命運一經操在人民自己手里,中國就將如太陽升起在東方那樣,以自己輝煌的光焰普照大的,……建設起一個嶄新的強盛的名符其實的人民共和國。”[1](P1467)毛澤東比一切人道主義者和以“人”來標榜的理論家更了解人、更相信人、更愛人。因為他深刻懂得和最強有力地領導“占人類四分之一的中國人站起來了”[2](P5);因為他最具體最實際地關心普通老百姓并最成功的教育和引導億萬人“斗志昂揚,意氣風發”。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有了人就有了一切,沒有人就沒有一切。毛澤東十分重視決策中人的因素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十分重視決策者本身的素質。他有一句名言:“我們不能要求事實上的常勝將軍,這是從古以來就很少的。我們要求在戰爭過程中一般地打勝仗的勇敢而明智的將軍——智勇雙全的將軍。”[3](P178)這是毛澤東對一切組織者、指揮者和領導者的素質的一個簡明的概括:勇敢而明智。
因此,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的決策者可以從毛澤東戰略決策思想中得到啟示:必須做到以人為本,深刻地認識到“人的因素”甚于“物的因素”。戰略決策的勝負同樣完全決定于決策者的素質即勇敢和明智的程度。這就要求戰略決策者對實施戰略決策面臨的復雜住和多變性,要采取實事求是的態度,避免盲動和幼稚、忽左忽右搖擺、畏縮不前;要求戰略決策者當前“重要的問題在于善于學習。”[3](P178) 對于企業戰略決策者來說,企業經營管理實施戰略決策要取得成功,決策者就應該象毛澤東那樣去認識“人”、并充分發揮“人”的作用。
總之,中國實戰紅色管理創始人、中國紅色管理研究院院長孫軍正老師認為,從毛澤東戰略決策思想中汲取現代企業經營管理需要的理論依據和方法論指導,并在戰略決策和戰略實施的過程中與時俱進地靈活運用,將有助于現代企業經營策管理理論、體系和模式更加具有中國化特征,有助于打造現代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請孫軍正老師講課就上中華講師網;代理孫軍正老師的課程就上中華講師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