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好銷售人員通常與三個方面有密切的關系,包括:領導人、激勵政策、制度,就重要性來看,激勵政策被公認為刺激銷售人員的最重要手段,眾多公司都有自身非常嚴密的激勵制度,這些制度都是在長期的市場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有著極高的實用價值。但經過長期的跟蹤分析,我們發現這樣的現象,很多企業的激勵政策不可謂不嚴謹,但是他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其中很多更像是利益制衡的工具,而不像是激勵的工具。而那些看似簡陋的、缺乏系統的激勵方式,反而表現出了極強的生命力。經過反復比較發現,那些真正能夠起到作用的激勵方式,在激勵形式、內部結構及成果預期三方面有極強的相似性。
刺激的“形式”比“內容”重要
這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話題,事實上每個企業的激勵方式都應當有自身的科學性,激勵的基礎是目標績效考核,所謂的目標績效考核,說白了就是企業與銷售人員共同確立目標,然后按照目標完成的情況兌現獎勵。但是這個兌現的方式可是大有文章可做,多數的企業的兌現方式都是在月底或者是季度末,對銷售人員的績效進行評估,然后將提成直接打到相應人員的賬戶,然后通報銷售業績就算完事;稍微先進一點的公司再加上表彰、績效面談等內容,但是往往也就是的是走走過場,真正對銷售人員的激勵與鞭策作用并沒有多少。
|
我們發現銷售人員的激勵在發錢的時刻是最有效的,如何利用這個時間將激勵用足就顯的非常重要。曾經有這樣一家企業,在給銷售人員的兌現提成的時候經常是采用現金的形式,開始的時候我不是很理解,但是經過探討感覺非常有趣。以前這家企業也是將提成打到個人的卡中,但是一次偶然的機會,由于銀行的系統問題,他們采用了發放現金的形式,那是一個非常難忘的場景:很多的銷售人員在排隊領取獎金,每個人都在數錢,數錢時的專著與滿足溢于言表,人民幣嘩嘩的聲響播動著每一個人的心,成就感在數錢的指縫中一點點的堆積,完成任務的人員喜不自制,沒有完成任務的羨慕與妒忌,總之,鬧哄哄的人群,簡直成為了一個盛大的切磋會。
這種場面給了企業以巨大的啟發,為什么不能夠將提成打入卡的形式,改變成現金領取的方式呢?那不是更能體現銷售人員的自豪感嗎?從此以后,這家企業堅持將所有的提成用現金形式發放,銷售人員面對自己辛勤的勞動成果,實實在在的就擺在面前,激動的心情不言而預,很多不愉快的心情一掃而空,這時進行面談,也就是在銷售人員數錢的同時進行績效面談,原來聽不進去的現在也聽進去了,原來不愿意干的現在也愿意干了,同樣的內容,不同的形式效果截然不同,更為重要的是這種形式這家企業堅持了很多年,經久不衰。
另外一家行銷型的企業,在激勵形式上更加刺激,由于他們的銷售人員多數為直銷人員,銷售條件異常艱苦,為此需要強有力的激勵方式,公司每次在發放獎金,要求銷售人員按照銷售業績的高低占成一排,對面擺放一個長條的桌子,桌子上面是銷售人員的獎金,更為有意思的是,為了體現銷售人員的差距,公司特意將銷售人員的獎金換成10元一張的人民幣,這樣第一名與最后一名銷售人員的在數量上的差距就變的非常明顯。然后每個銷售逐個到桌子面前領取自己的獎金,第一名領取的時候,費了很大的勁才將錢數完,又費了好大的勁才將錢抱回自己的位置,在此當中所有的人都在盯著看,其刺激性不言而預。
溫馨提示:
⑴摘自實戰紅色管理創始人孫軍正老師培訓課堂經典案例。孫軍正老師是中國實戰紅色管理創始人、中國紅色管理研究院院長、中國紅色管理學會會長。孫軍正老師根據多年的管理及培訓經驗,將紅色精神與西方管理巧妙結合,將理論性、實踐性與趣味性相結合,講解深入淺出,演繹通俗易懂。
⑵長期誠尋全國各地培訓機構全面代理孫軍正老師主講的核心課程,以實戰型管理培訓助力本土企業快速成長。邀請孫軍正老師授課或代理孫老師課程者可直接聯系他的助理(登陸:“中華講師網”,打開“聯系方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