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企業的工作說簡單非常簡單,就是把已經制定的計劃去變成現實,這就是執行。但如何執行是一門大學問,因為紀律是不可缺少的,它是保證執行力的先決條件。所以,嚴明的紀律更應該體現在服從與執行上面:下級服從上級、部門服從公司、公司服從集團,任何下屬一級對上級布置的工作必須不折不扣地執行。
一支富有戰斗力的軍隊,必定有鐵一般的紀律;一個合格的士兵,也一定具有強烈的紀律觀念。紀律,不僅僅是軍隊制勝的保證,也是企業的制度保證,是企業文化的精髓。任何一個成功的企業,必然擁有嚴明的紀律和一群非常遵守紀律的成員。企業是由團隊構成的,因此團隊的嚴明紀律也是必不可缺的。
每個企業建立之初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制定明確的紀律規范。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企業是人的組合,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行為。但是企業卻要力求避免這種個人的思想和行為不受約束地自由發散,要求步調一致,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凝聚起企業的戰斗力。
海爾有著名的“13條”,包括不允許打罵人、不許在工作時間內抽煙喝酒、不許在車間大小便,等等?,F在看起來荒唐可笑,但這卻是當年工廠實實在在的情形,由此可以想象當時海爾員工的整體素質。是什么改變了海爾人?就是紀律!
海爾空調器總公司是海爾集團大型骨干企業之一,其前身為青島空調器廠,因資不抵債被并入海爾。最初,被兼并企業的員工人心渙散、作風懶散。針對這種管理松散的狀況,海爾出臺了一系列嚴格的管理措施,抓現場的、抓紀律的、抓管理的……最后嚴明的紀律使得整個空調廠脫胎換骨成為了一個生機勃勃的現代化企業。
在總裁張瑞敏眼里,由眾多大公司集合起來的集團運作,需要統一的紀律和行動,以便統一面對市場,實現卓越經營,所以海爾從創立之初就非常強調員工的紀律意識。現在,海爾的員工很少有上班遲到的。為了不遲到而打的去上班,這被看做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因為如果不及時趕到,便是違反了紀律。
波士頓咨詢公司的全球總裁保羅·博克納曾經說:“在充滿不確定的年代,中國企業必須明白戰略計劃是個不斷更新的過程。中國很多企業其實具有很好的戰略,但缺乏執行,很多好的戰略卻沒有付諸實施或實施不到位。中國企業要進行戰略管理必須注意的三條原則就是:要有優秀的人才,要很努力地工作,并具有良好紀律?!边@就是其著名的“不確定年代下的企業管理三原則”。
在國內企業界,很多成功大企業的領導者都曾經有過軍旅生活,海爾、華為和聯想的領導人張瑞敏、任正非和柳傳志都當過兵,他們的共同點是創業初期都強調紀律嚴明,實施嚴格管理,對制定的路線和方針必須堅決執行,管理上提倡絕對服從,不講借口,不講條件,不討價還價,上下思想統一,步調一致,就像軍隊一樣。聯想還形象地把這些比喻成“斯巴達克方陣”,這種紀律嚴明的作風確實是他們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聯想集團,治“軍”嚴謹的柳傳志規定,凡是召開會議,所有的人都不能遲到,否則,遲到者就將被責令在前面站上1分鐘,會議也停下來奉陪。
據說有一次,柳傳志遲到了,他二話不說,在前面站了1分鐘后再來主持會議。這一做法數十年如一日。如今聯想開會時,依然會看到有一兩個人是“掛”在那兒的。聯想的紀律還體現在每年上千人的誓師大會上,大家全神貫注地開會,絕對聽不到手機鈴聲。
所有的企業都渴望擁有一支作風過硬、紀律嚴明、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員工隊伍。但想要將一群人變成一個十分具有戰斗力的團隊,就得加強企業的紀律建設。企業是所有成員的集合體,從一盤散沙到具有戰斗力和凝聚力的企業,靠的就是紀律。
毛澤東主席說過:“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辫F的紀律是一個團隊能夠生存下來與取得戰斗勝利的保障,優秀的企業必須是一個組織紀律嚴明,極具生命力的、能打大仗、敢打硬仗的“正規軍”。自由散漫永遠不會造就出一流的員工,只有紀律才能保證一個企業成為最優秀的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