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湘江評論》的發刊詞中,毛澤東寫道:“天下者,我們的天下;社會者,我們的社會;我們不說,誰說?我們不干,誰干?”話語擲地有聲,代表著毛澤東青年時代就對國家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感,這樣的認識也貫穿了毛澤東的一生。
中國有句古話: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句話講的就是每個人都應該對國家和社會有一種責任感。解放軍就是在毛澤東思想旗幟的指引下,以拯救民族、解放勞苦大眾作為己任,因而才有了無窮的精神力量,才有了強大的戰斗力。
楊根思是中國人民志愿軍的特級戰斗英雄。1950年11月,時任志愿軍某部連長的楊根思,奉命帶1個排扼守陣地,負責切斷美軍逃跑的退路。美軍則在狂轟濫炸的炮火支援下發起猛烈進攻。楊根思以解放軍“人在陣地在”的責任感,率領全排頑強抗擊,接連擊退美軍的8次進攻。最后陣地上只剩下他和兩名傷員時,他抱起僅有的一包炸藥,點燃導火索,縱身沖向敵群,與美軍同歸于盡,英勇捐軀。
戰士的責任感就是敢于戰斗、不怕犧牲,而員工的責任感就是在實際工作中精益求精、一絲不茍,就是講奉獻不講條件、找辦法不找借口,就是在盡職盡責地做好分內工作的同時,還能夠主動幫助同事、樂于接受分外的工作任務。
有一種人,頭腦聰明也很能干,但卻工作業績平平;還有一種人,雖無過人之處,但做事卻目標明確、堅毅果斷、敢作敢當,所以事業有成。“不患無策,只怕無心”。一個人的學識、能力固然很重要,但缺乏責任意識,心思和精力不是用在工作上,是不可能把工作干好的。這兩種人的差別就在于有無工作的責任感。
責任有多大,事業才有多大。無論在哪個崗位上,都要牢記自己的責任,認識到自己所處位置的重要性。這就是員工的責任感,它能喚起企業員工的工作熱情和團隊精神,以期達到企業的既定目標。當一個員工在心中形成了責任感時,他就能自覺地意識到自己所擔負的責任。有了自覺的責任意識之后,才會產生積極、圓滿的工作效果,整個員工隊伍才是一支優秀的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