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提出過這樣的一句口號:“我們要不顧一切地采取行動!”這句話是我對執行的一個概括。
我遇到很多“有理想有抱負”的員工,他們渴望獲得成功,但是最終因為沒有付諸行動,只讓自己的追求停留在夢想的層次,最后的結果,夢想成了幻想。與此相反,通過積極的行動,最后將許多人看來遙不可及的夢想變成了現實。
一天,一位大學生向校長提出了幾個改進大學弊端的建議。但是最終,年輕人的意見沒有被校長接受。于是,年輕人做了一個“瘋狂”的決定——自己辦一所大學,他要自己來當校長,以消除這些弊端。
在當時,辦學校至少需要100萬美元。這可是筆不小的數目,上哪兒弄這么多的錢呢?等到畢業以后再掙?那太遙遠了。年輕人每天都待在寢室里苦思冥想能賺100萬美元的各種方法。面對他的妄想,同學們都認為他有神經病,勸說他天上不會白白掉錢下來。
終于有一天,年輕人意識到,這樣下去是永遠也不會有答案的,他決定不再思考,而是付諸行動。
他想到了一個計劃,決定給報社打電話,說他準備舉行一個演講會,題目是《如果我有100萬美元》。他給無數家報社打了電話,說明他的想法,但是沒有一家報社理他,更有一些報社取笑他“無知、天真”。
最后,終于有一個報社的社長被他的精神打動,告訴他有一次慈善晚會,在晚會上,允許他發言,但時間只能是15分鐘。
那是場盛大的慈善晚會,吸引子許多商界人士。面對臺下諸多成功人士,他鼓起勇氣,走上講臺,發自內心、充滿激情地說出了自己的構想。
等他演講完畢,一個叫菲利普·亞默的商人站了起來:“小伙子,你講得非常好。我決定投資100萬美元,就照你說的辦。”
就這樣,年輕人用這筆錢辦了一所自己夢寐以求的大學,起名為亞默理工學院——也就是現在著名的伊利諾理工學院的前身,他實現了自己的夢想。這個青年,就是后來備受人們愛戴的哲學家、教育家——岡索勒斯。
岡索勒斯給出了最好的答案:有了一個好的想法,就該立即付諸行動。否則,夢想就只是腦袋中的東西。行動,并且只有行動,才能夢想成真!
我們說,岡索勒斯不僅僅是“想要”一個結果,而是“一定要”這個結果,他堅信辦學的夢想一定會實現,這已經是成功的第一步了。但是每天苦想如何籌備資金并不是解決之道,僅僅想無濟于事,因為不行動,就沒有結果。所以當他鼓足勇氣開始行動后,他成功了!
成功有時很簡單,行動了就能得到想要的結果。從現在開始,立即行動,相信自己,你就會走向成功!
科學家們曾做過一個實驗。在只有窗戶打開的半密閉的房間里,將6只蜜蜂和同樣數目的蒼蠅裝進一個玻璃瓶中,把瓶子放平在桌上,瓶底朝著窗戶。然后,觀察蜜蜂和蒼蠅會有什么樣的舉動。
科學家們發現,蜜蜂們會不緊不慢地在瓶底徘徊,認為能找到出口,直到它們力竭倒斃或餓死;而蒼蠅們則會不停地在瓶中“橫沖直撞”,在瓶中的飛行速度明顯高于蜜蜂,不到兩分鐘之內,他們穿過另一端的瓶頸逃逸一空。
蜜蜂們以為,囚室的出口必然在光線最明亮的地方,一定會找到出口。它們不緊不慢地行動著,等待它們的結果是死亡。而蒼蠅們卻成功地逃離了,這并不在于它們有什么特長,也不在于它們的智商水平的高低,關鍵在于它們懂得快速行動、求得生存。
行動就會有收獲,行動就會出結果,但快速的行動,更能保證我們得到想要的結果。要想取得結果,就要付出行動,而最重要的是,要在最短的時間內付出行動。
以結果為導向,全心全意執行
企業是一個執行團隊,這個團隊的執行力分解到個人就是執行。只有戰略并不能讓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只有執行力才能使企業創造出實質的價值。失去執行力,就失去了企業長久生存和成功的必要條件。沒有執行力,就沒有核心競爭力。
有一家國有企業破產,被日本財團收購,廠里的人都翹首盼望著日方能帶來讓人耳目一新的管理辦法。出人意料的是,日本人來了,卻什么都沒有變。日方就一個要求:把先前制定的制度堅定不移地執行下去。
結果不到一年,企業就扭虧為盈。日本人的絕招是什么?執行,無條件地執行。
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會有很多問題,但急需解決的是執行力不強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不能將好的思路落實于具體執行時間表上,導致好的思路和策略形成空談;安排工作不到位,執行任務拖拖拉拉;執行過程敷衍了事。執行力低下是企業管理中最大的漏洞,再好的策略只有成功執行后才能顯出其價值。
成敗的關鍵在于執行。企業執行力差,會直接導致在貫徹企業經營理念、實現經營目標上大打折扣,更重要的是削弱了管理者、員工的斗志,破壞了工作氛圍,影響了企業的整體利益。長此以往,將會斷送企業的前程。
在一次眾多企業老總舉辦的管理沙龍上,主持人做了一個測驗,要求參與人員在20分鐘內,將一份緊急材料送給一位報社的社長,并請他在回條上簽字。主持人特別申明:不得拆看信中的材料。
在這次測驗中,有一名會員大膽地打開了資料袋,發現是個空信封,然后提出了若干批評意見。
主持人問各位受邀嘉賓:“作為一名執行者,你認為他這樣做,對嗎?”
在場的老總回答的內容雖然五花八門,但幾乎所有人都回答:“打開信封是不對的,不能看。”
在企業里,一名執行人員可以在執行任務之前盡量了解事實的背景,但一旦接受任務后就必須堅決地執行。領導層的命令,有的可以與執行者溝通,講清理由;有的不行,有一定的機密性,有時就需要做而不需要知道。
對于執行,我們需要激情,如果一接到任務就想著怎么樣去完成它,而不去考慮這個任務的可行性,我相信這就是我們要找的員工。如果充滿懷疑,不管懷疑大小,團體的目標都是無法實現的。
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不管領導決策對不對,執行首先是第一位的。你要問清楚要你做的事,可以提供的支持是什么?你不管做成什么樣,必須把結果反饋回來。這點很重要,因為領導層的決策對不對是經過實踐來檢驗的,所以不管完不完得成,你也得行動。
巴頓將軍在他的戰爭回憶錄中曾寫到一個細節:
“我要提拔人時常常把所列的候選人排到一起,給他們提一個我想要他們解決的問題。我說:‘伙計們,我要在倉庫后面挖一條戰壕,8英尺長,3英尺寬,6英寸深。’我就告訴他們那么多。我有一個有窗戶或有大節孔的倉庫。候選人正在檢查工具時,我走進倉庫,通過窗戶或節孔觀察他們。我看到伙計們把鍬和鎬都放到倉庫后面的地上,他們休息幾分鐘后開始議論我為什么要他們挖這么淺的戰壕。他們有的說6英寸深怎么能當火炮掩體,其他人爭論說這樣的戰壕太熱或太冷。如果伙計們是軍官,他們會抱怨他們不該干挖戰壕這么普通的體力勞動。最后,有個伙計對別人下命令:‘讓我們把戰壕挖好后離開這里吧。那個老家伙想用戰壕干什么都沒關系。’”
最后,巴頓告訴大家,那個下命令的伙計得到了提拔。
這個伙計并沒有問挖一條戰壕的目的是什么,他只是從軍人服從的天職出發,堅決地執行了他的任務,將挖戰壕的事立即付諸行動,而其他伙計則先開始思考。
有位老板曾說:“我的思路已經到位,關鍵是下面的員工跟不上。總部制定了策略、計
劃,總是不能在分公司有效執行,分公司總認為總部的方案不好,叫他們自己出方案,他們
又做不出來,即使做出來,也沒有任何專業性,讓你沒辦法批準。剛開始我以為是我們做計
劃的方式有問題,后來采取了參考下面計劃的民主做法,還是不行。整個公司的效率非常低,真是頭痛,基本上所有分公司都是這樣。”
可以看出,這家企業的企業文化出了問題,沒有很好地教導和培養員工的服從和執行意識。分公司的老總沒有服從意識,老板也沒有讓下屬具有服從的意識,所以政策總是得不到準確貫徹和執行。
沒有服從和執行理念的公司是沒有發展前途的,在商場搏擊中會失敗。所有團隊運作的前提條件就是服從,所謂的創造性、主觀能動性等都在服從的基礎上才成立,否則再好的創意也推廣不開,也沒有價值。
戴爾曾把他的快速定制的直銷模式寫成書,廣為傳播。不少企業爭相模仿,但是沒有一家企業能超過戴爾集團,原因只有一個,他們缺乏對這一模式的執行力!
有些事實是有目共睹的,凡是發展快且發展好的世界級企業,都是執行力好的企業。蓋茨坦言:“微軟在未來10年內,所面臨的挑戰就是執行力。”IBM總裁郭士納認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和管理者應該具備三個基本特征,即明確的業務核心、卓越的執行力及優秀的領導能力。
什么叫好的執行力?簡而言之,“全心全意,立即行動”。不能做到這一點,就不可能有好的執行力,團隊就不可能有好的執行力,就不是好的團隊。每一個員工的執行力,決定著企業的團隊是否是一個好的團隊,是否是一個實踐目標有效的團隊。做一件事有好的決策
未必有好的結果,如果執行得不好,這個結果可能就是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