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在創業情節的激發下,以及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經濟的市場化,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不斷涌現,成為我國最活躍、發展速度最快的經濟組織,在促進市場變革、商業競爭、科技成果轉化、吸納就業人員等方面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據有關資料披露:中國民營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2.9年,中國民營企業每分鐘就有九家倒閉,40%的企業在創業階段就宣告破產。
對中小民營企業的發展研究發現,眾多中小民營企業的發展都有著這樣的共同特點:
一是增長迅速,可以在創業頭幾年達到三位數以上的增長速度;
二是成熟期較短,進入成熟期還未來得及總結經驗和教訓,就已經開始衰退;
三是衰退非常迅速,很多企業包括一批著名企業幾乎一夜之間倒閉。中小民營企業能夠在短時間內快速發展,并取得不俗的業績,是因為中小民營企業管理機制比較靈活,抓住機會,決斷迅速,適應了市場競爭需求;同時容易給員工歸屬感,發揮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大大提升了企業效益。
但真正能保持住發展勢頭,并進行銳意改革的中小民營企業太少,大多的企業都躺在成績簿上,沒有了目標,缺乏進取心,內部問題日漸暴露,直至影響到企業的發展,短命的結局也就命中注定!更有甚者,項目上馬就意味著淘汰,市場出現時間很短,市場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中小民營企業為什么“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究其原因,主要是基于中小民營企業的自身素質和外部市場環境決定的。具體而言,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盲目投資跟風模仿
“模仿、跟風”是中國企業的重要特點,特別是中小民營企業,看到什么行業賺錢,大家一窩蜂往上靠,都想分一杯羹。等大多數人都發現是個能賺錢的項目時,其實已經晚了,已錯過了最佳的進入時機!
中小民營企業因為整體規模小,部門不健全,信息來源缺少渠道,信息反應速度相對較慢,對市場的反應完全依靠老板本人的商業嗅覺、敏感度或者老板本人的活動圈子。更多的中小民營企業老板對市場的反應速度一般,憑的是經驗和感覺來投資。很多中小民營企業要么是首次創業,要么是跨行投資,抑或是轉行投資,都存在一個共同問題,即對新進入行業不了解,只看到項目的前景,市場完全需要去摸索。正因為對行業、市場的不了解,進去行業的時機把握不準,對市場前景過于樂觀,對問題考慮不足,以致很多中小民營企業成了行業發展的炮灰和犧牲品!
二、缺乏合理規劃
計劃可以提高辦事效率,規劃有助于企業發展。企業的發展規劃和工作計劃對于現在的中小民營企業來講顯得至關重要。因為同行的競爭對手抓住了機會,發展壯大了,但您還處于剛起步的階段,等您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對方已成行業領導者,規則由他制定,你又怎么去競爭呢?
只有有了明確的戰略方向后,才能制定具體的策略方針和市場計劃。
三、任人唯親
“任人唯親”是中小民營企業的共性,很多中小民營企業在涉及公司核心利益的重要部門都由親戚或朋友把持著,因為對外請的人員不放心。但是,由于老板對行業、市場的不了解,又不得不外請專業的經理人或團隊來操作項目。這種矛盾的心理在工作中的直接體現,就是影響到工作的推進速度。
術有專攻,人各有長老板有老板的工作,員工有員工的工作;如果老板來做員工的工作,那么項目肯定做不好;如果員工做老板的工作,要么是員工離開老板的先兆,要么是企業給員工的歸屬感很強,激發了員工的企業責任感,對企業的發展有推動作用。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這是現代職業社會的重要原則,如果請了職業團隊又不信任,既是金錢的浪費,更是資源的浪費。更重要的是影響到員工的心情狀態,時間一久,難免會有牢騷或議論,影響的是整個公司的工作氛圍,最終影響的是企業發展。這樣的企業老板很多,我也遇到過,老板管得很多,也管得很累,天天休息不好,事情一再延后,結果大家都不滿意,影響業績、影響發展。
溫馨提示:
⑴摘自實戰紅色管理創始人孫軍正老師培訓課堂經典案例。孫老師根據多年的管理及培訓經驗,將紅色精神與西方管理巧妙結合,將理論性、實踐性與趣味性相結合,講解深入淺出,演繹通俗易懂。
⑵長期誠尋全國各地培訓機構全面代理孫軍正老師主講的核心課程,以實戰型管理培訓助力本土企業快速成長。邀請孫軍正老師授課或代理孫老師課程者可直接聯系他的助理(登陸:“中華講師網”,打開“聯系方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