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株口服液實施農村戰略一度很成功,但遺憾的是老板吳炳新畢竟不是雄才大略的毛澤東,在湖南常德的一個小小的“軍民關系”糾紛上,吳炳新敗走麥城,在不合適的時間,不合適的群體關系上,采用了不合適的處理方式——在重情治大于法治的時間段,吳炳新露出了學習毛澤東思想的短板。
我們從一個小故事延伸一下:話說有一個紅軍團長,在駐地看中了一個當地的姑娘,求親遇到挫折后,就干脆生米煮成熟飯,這一惡性強奸事件報到中央后,毛澤東批示的主要精神就是“殺”,雖然,當事人——被強奸的姑娘以及其父母都愿意息事寧人,但最后還是判處死刑。
應該說當時的共產黨已經走過了產品營銷——生存階段,而正處于企業營銷——發展階段。正是毛澤東等領導階層清醒地意識到了當時的環境還不是一個簡單的法制環境,而是實實在在的情治環境,所以,如果不能殺一儆百,那么辛辛苦苦的創業過程就有可能功虧一簣!
而這個歷史的最不為人矚目的地方就是實行了:入鄉隨俗,絕對不超前的使用法制,或者是人權、民主!在最需要獲取利潤的時候你卻要強化品質絕對是最不合適的,這一點,80年代的企業家可以說頗有體會,而到了90年代末期,企業,特別是民眾需要品牌消費的時候,你卻糊弄消費者,這就是當年眾多的寶馬車被砸的教訓!
實戰紅色管理創始人、中國紅色管理研究院院長孫軍正老師認為,縱觀國內企業,以科技立身,以產品立命,以毛澤東思想為魂,以狼性進攻為魄的華為集團可以說是目前為止最成功的一個企業!以下我們具體分析新時期的毛氏華為!
作為華為的創始人——任正非,一個軍隊轉業的普通人從零點起步,卻在短短的十多年成為同行業敬畏的一個對手,這里邊可圈之處甚多:
第一,如前所言,審時度勢,農村包圍城市實現產品立身;在當時華為身邊群雄并立,并且都是國際老牌企業,既無資本優勢,也無技術優勢的華為實現——放手發動群眾的策略,在農村縣城等競爭對手非關注的區域轟轟烈烈地開展農村運動,并借此建立了自己的農村政群,得渠道者得天下,從農村到城市,華為的產品發展之路完美的復制了毛澤東老人家的經典之作。
第二,以科技立命,槍桿子里面出政權,全球化時代,科技就是第一生產力,要想抓住時代的槍桿子就必須抓住能使用槍桿子的人,毛澤東在這個層面充分使用城市生產力,在萬千知識青年去延安的階段,實現了槍桿子的知識化,而華為則是充分利用改革開放孔雀東南飛的大好時機廣攬人才。一個僅僅會打仗的人只能算是士兵,而一個僅僅會抓產品營銷的人只能算是一個營銷經理,而一個善于結合天時、地利、人和的人才能是一個優秀的將軍,華為巧妙的利用自身地理優勢廣納人才,最終成就了一個有思想的團隊!
第三,倡導土狼進攻精神的華為。從游擊戰到運動戰,再到立體信息戰,毛澤東領導的隊伍從小米加步槍開始到抗美援朝的海陸空體系,武器在變化,但一直不變的就是毛澤東倡導的進攻精神,在毛澤東思想里邊我們看到的大踏步撤退的同時就是新的大踏步進攻的開始,這種百折不撓的進攻在企業里邊我們看到的不少,但始終能夠堅持的但缺少之又少,我們看到聯想、方正、紫光、清華……創業之初的進攻,但在面臨國際市場后的茫然導致了他們的挫折,而幸運的是華為集團,在開辟國際市場的同時,再次巧妙的運用其在國內市場的輪回——繼續使用農村包圍城市,先是非洲、東南亞、西亞等相比較歐美“城市”的“農村”,然后再大舉進攻歐美,以及以歐美市場為代表的思科等國際企業。
孫軍正老師認為,作為一個讓積弱百年的中國迅速崛起的毛澤東思想,無疑是這個民族內心的“魂”所累積,作為中國的企業應該不僅僅在某一階段卻學習他,而是要在每一個階段有思考的融匯他。把它作為一個民族的魂魄而不僅僅是一個理論去實踐,去貫通!
紅色精神,薪火相傳。為了讓更多人學習紅色管理,歡迎各地培訓機構代理推廣紅色管理系列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