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微企業批量授信的問題上,理論界與實務界都存在一些爭論。有些人認為小微企業授信不能批量操作,因為批量模式難以控制形態各異的風險因素。另一些人認為小微企業批量授信代表了小微企業業務的未來,勞動密集型的模式難以持續。在這個問題上,筆者傾向于后者。通過與小微企業專營機構建設的結合,重建與小微企業批量授信相一致的流程、技術與信息系統,小微企業批量授信的模式顛覆了傳統的理念和做法,將把小微金融推進到前所未有的境界。
信息甄別與風險過濾機制設計
之所以眾多實務界的人士堅持認為小微企業授信難以批量操作,是因為商業銀行的實踐已經反復強調了這樣的事實:小微企業千差萬別,授信盡職調查階段、風險評價、審批階段、授信后管理階段都需要大量的信息,這些信息的取得唯有通過精細化的現場調查才能夠取得。其實,商業銀行完全可以另辟蹊徑,獲得授信業務所需要的信息,也可以通過信息甄別機制、風險過濾機制的設計,實現逐戶盡職調查達到的效果,從而支持批量操作模式全流程所需要的信息。正因為如此,商業銀行批量授信模式在理論上成為可能。
建立與小微企業批量授信模式相一致的信息收集渠道。在實踐中,核心第三方以及各類授信平臺逐漸成為批量授信所需信息的來源。與政府采購管理部門合作,能夠充分了解供應商的經營情況;與醫院合作,能夠充分了解藥品和醫療器械供應商的經營情況;與園區管委會、集中市場的管理方、商會、專業協會、供應鏈與產業鏈核心企業的合作,可以充分地了解各自集群的經營情況;與電商合作,能夠快速了解平臺上各商戶的客戶結構、客戶穩定程度、現金流情況等信息。在實踐中,小微企業大都是積聚生存的,如果把小微企業放在商圈、供應鏈、產業鏈的背景下,或者與各類聚類因素聯系起來考慮,則小微企業信息的批量獲得輕而易舉。用這種方式獲取小微企業信息時,還應該將傳統的重點關注財務報表的視角拓展到非財務信息和其他領域。因而,要盡可能地利用核心第三方的其他各類業務報表、各類非業務報表及報告,包括計劃、規劃、經營情況分析,各類排名表、臺賬等挖掘更多的有用信息。
借助核心第三方和授信平臺實現小微企業信息的交叉驗證。在傳統的單筆模式下,交叉驗證是比較核心的一項技術。在批量授信模式下,交叉驗證同樣重要。從核心第三方獲取的信息,還需要通過交叉驗證來甄別。可借助政府、街道辦、工商聯、稅務等方面的信息對小微企業的現金流情況與其他財務因素、業主的誠信程度與其他非財務因素進行驗證。
可以借助核心第三方和授信平臺實現批量授信全流程的風險過濾。在授信準入階段,利用核心第三方、授信平臺對成員經營情況的了解以及成員之間的相互了解,設計一些機制實現對客戶的篩選,比如,可以采取措施鼓勵核心企業、市場管理者、園區管理者推薦融資企業,并承擔連帶保證責任的方式。比如,允許集中市場中業績排名靠前的商戶自行組織聯保體,申請貸款,在這種情況下,小微企業客戶原本隱藏的信息就會暴露出來,資信較差的客戶會自動被淘汰。在授信后管理階段,核心第三方、授信平臺能夠承擔一定的風險識別職責。比如,小微企業的關鍵財務只可請核心第三方進行審核。此外,按照授信管理的領先實踐,為了強化授信后管理的針對性,在小微企業客戶批量授信的準入階段或者風險評價、審批階段,可預先確定某類小微企業授信后需要重點進行監控的指標以及相應的閾值。然后利用來自核心第三方、授信平臺的數據進行檢驗,一旦突破閾值就進行預警。
批量授信解決方案的精細化設計
根據批量授信對象所處的行業、集聚方式、聚類因素、核心第三方種類、商業模式、現金流結構,以及各類平臺的治理結構、核心企業或平臺的利益聯結關系等要素,對小微企業客戶進行細分,并且進行精細化的需求分析、需求挖掘,明確其各類顯性需求與隱性需求,在此基礎上設計批量授信解決方案。
根據細分行業的特征,實現授信產品的精準化配置。一方面,從單純的流動資金貸款發展到多元化授信品種的應用。針對小微企業與上下游核心企業交易形成的訂單和發票以及對應的應收/應付賬款,可利用供應鏈保理、保理池融資、組合保理、保理結構性融資、信保保理等盤活小微企業應收賬款,優化其資產負債表,滿足其融資需求;針對長期穩定的交易鏈,可利用票據產品(廠商銀、保兌倉)、國內信用證、預付款保函等授信品種滿足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另一方面,即使是流動資金貸款,也需要針對小微企業的業態特征,進行精準化配置,比如,針對相對成熟的交易鏈,發展商品融資、訂單融資等業務。
從點對點的授信發展為結構化的授信方案。商業銀行小微企業批量授信的解決方案,應該完全摒棄傳統的點對點模式,應根據小微企業的商業模式、業態特征,將供應鏈、產業鏈的核心企業,將聚集小微企業的商會、協會、市場管理者、園區管委會、電商,以及供應鏈管理公司、物流公司、倉儲單位、擔保公司等作為重要的要素納入批量授信解決方案的設計,并通過一定的機制設計,在授信全過程控制中充分發揮上述平臺的作用,包括客戶篩選、授信資金用途的管理、風險緩釋措施的設計、授信后風險識別等。
實現結算控制與現金流的控制。在授信方案中,如果能夠利用交易網鏈設計封閉運行的資金通道,對商業銀行而言無疑是最有利的。即使難以實現封閉運行,也要盡可能實現對批量授信對象的結算控制與現金流的控制。主要渠道有:通過網鏈進行吸納,包括支付鏈條、預付支付、應收回流;設計資金歸集的通道,比如網銀賬戶歸集等業務;通過賬戶捆綁的設計來提高收入歸行率;設計衡量客戶綜合貢獻度與貸款利率掛鉤的制度,鼓勵客戶提高收入歸行率;利用核心第三方和其他平臺,加強結算控制;利用綜合服務提高收入歸行率,比如聯名商戶卡、POS機,電話支付平臺、網上銀行、理財產品、代發工資、基金、保險(放心保)代理、三方存管、貴賓服務等多種配套產品。
通過精細化的合同管理實現授信解決方案的風險防控措施。通過三方協議明確核心第三方的責任,以確保核心第三方在授信全流程發揮作用。精心設計與小微企業的合同條款,利用三個辦法一個指引的規定,通過規定資金回籠賬戶實現結算控制。注重個性化合同條款的使用,規定小微企業在股權變化、實質性負債增加、財務比率顯著變化時的報告責任等。在交叉營銷取得一定成果時,精心安排各服務合同之間的綜合匹配,實現綜合收益的最大化。
小微企業批量授信決策支持系統的構建
發展小微企業批量授信模式的目的是解決小微企業授信成本、風險和收益難以匹配的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講,為了使小微企業授信跨越勞動密集型階段,需要大量借助IT系統實現對批量授信操作各環節的支持。
建立小微企業批量篩選模塊。為了能夠借助IT系統實現對客戶的篩選,可以運用數據挖掘技術,針對不同的小微企業集群,甄選出重要和關鍵的財務指標、非財務指標,作為篩選客戶的初步依據。申請者或目標客戶若符合上述條件,則可以進入進一步的篩選,否則直接終止流程。同時,對于各類集群的小微企業,預先對關鍵指標設置一定的波動范圍,從而甄別出異常客戶,采取獨特的程序進行處理。
構建小微企業評審標準。將符合本行風險偏好且前中后臺均可以接受的授信標準嵌入系統,以支持快速審批。其中,定量的標準必須進行參數化配置,定性標準能夠實現選項的比對。通過來自政府部門數據、核心企業、各類平臺的數據評語評審標準的比對篩選合格的授信客戶。
構建決策支持模塊。針對不同集群的小微企業,用數據挖掘的技術確定評級關鍵指標,建立評級模型,包括客戶評級和債項評級,或者確定分類指標,實現快速分池。快速計算小微企業的違約概率、違約損失率等風險參數(或直接計算預期損失),為批量授信決策提供支持。不管用哪種技術,要求盡可能用少數關鍵指標反映多數原始信息。在該模塊中,可根據各類集群的小微企業的特征,開發一定計算方法,利用財務因素和非財務因素核定授信額度。同時在本模塊中實現風險定價功能,根據上述參數進行自動的、批量化的定價。
與企業業務平臺、信息平臺相連。實踐中已經有部分商業銀行在發展供應鏈融資的同時將自身的IT系統與企業的業務平臺、信息平臺對接,在信息獲取及全流程管理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根據小微企業集群的特點,可以在做好安全措施的前提下,考慮與核心企業、物流公司及其他平臺進行系統對接,實現各類授信解決方案的管理和控制。
構建基于批量操作的預警模塊。前文曾提到,對于各類集群,可在授信審批前確定一定的監測指標并設置閾值,一旦觸發就進行預警。該功能可借助IT系統實現。同時,根據各類集群的特點,可設置一些特色化的預警規則,并借助系統實現自動預警。
小微企業批量授信整體規劃與組合管理
大型銀行的計量結果顯示,小微企業授信的預期損失要大于大企業,而非預期損失要小于大企業。特別是基于一定的聚類因素而進行的批量授信,對于經濟的系統性波動、行業性波動、區域性波動抵御能力較差。在經濟周期下行或者行業、地區、政策發生不利變化時,批量授信的各類集群可能出現大面積的違約,并且在集群內部引發風險傳染。因此,對于開展小微企業批量授信的商業銀行而言,在總行層面認真研究經濟運行情況,對小微企業批量貸款的運作做出規劃,如果條件允許可進行組合管理,這也是小微企業批量授信風險控制的關鍵環節。
商業銀行要發展小微批量模式,就要在總行層面組建專家團隊,對所在地區的小微企業市場進行常規化的研究。一是研究、把握宏觀經濟周期。在經濟周期上行期間,各類小微企業批量授信平臺都能夠較好地運轉;一旦經濟周期下行,一些聯保類、弱擔保類的小微批量授信可能集中爆發風險,特別是位于親周期行業的小微企業集群,伴隨著經濟周期表現出更大的波動性。二是結合宏觀經濟形勢,研究行業運行情況。大型銀行的計量結果顯示,行業是決定不良率的同樣重要的因素,合理的行業投放能夠降低商業銀行的不良率。因而,開展小微企業批量授信的商業銀行應重點針對本行有存量授信的行業和擬進入的目標行業進行深入分析,分析其生命周期、景氣程度,分析其與宏觀經濟周期的相互關系,對目標行業的發展進行前瞻性地分析。三是結合宏觀經濟形勢,做好地區經濟運行的研究。專家團隊應收集地區經濟運行的情況,判斷是否存在區域性風險因素,重點分析有存量小微授信的地區和擬進入的目標地區。
在宏觀經濟、地區、行業分析的基礎上,對小微企業批量的方向進行規劃。重點是:判斷經濟周期的階段,在行業和地區兩個維度的矩陣中,確定每個地區、每個行業的規劃,對已經開發的市場進行判斷,是繼續開發還是退出;對于風險上升地區的風險上升的行業,可以考慮退出;對于風險上升地區、風險上升行業可暫緩開發。定期確定針對小微企業批量業務的授信政策,設定觸發條件,一旦觸發就進行行業和地區的重新評價,對小微批量授信政策方向進行調整。
對于具有較好的IT基礎設施、數據庫和專業人才條件的商業銀行,可以運用組合管理的方法對小微批量授信業務從總行層面予以管控。實現小微企業批量授信組合管理的條件:一是能夠相對準確地計量各類小微批量授信組合的違約概率、違約損失率,能夠相對準確地計量各類批量授信資產組合之間的違約相關性。二是能夠相對準確地計量各類批量授信資產組合的成本與收益。在上述條件滿足的情況下,運用動態規劃等優化技術確定每類批量授信的最優構成,使得整個組合的風險最小,收益最高。更重要的是,利用對宏觀經濟周期、地區經濟、行業因素、政策因素的分析,結合批量授信資產組合壓力測試的結果,精細化、前瞻性地調整各類批量授信資產組合的限額及各類組合的細化政策、授信標準和相應的參數,對于與細化政策不符的批量授信資產組合確定調整方向和措施。
堅決執行退出政策。未經過完整經濟周期考驗的商業銀行或者其從業者不懂得退出的重要性。事實上,針對可以預知的風險的超常暴露,以及局部客戶的劣變,商業銀行需要堅定地退出,對于規劃明確要推出的地區和行業,或者不符合資產組合管理目標的地區和行業要堅決地退出。
與批量授信相一致的流程監控、問責管理
小微企業批量授信與精細化管理并不沖突。只不過在小微企業批量授信模式下,其精細化管理的標準、作業手冊與工作規范有別于單戶模式。商業銀行授信管理部門要采取措施,確保批量授信各環節的工作人員盡職工作,不能使批量操作成為各環節工作人員推卸責任、降低工作標準的借口。
要進行流程監控。從總行層面要明確界定從營銷、受理到授信后管理各環節的盡職標準,編寫詳盡的小微企業批量授信操作手冊,明確各環節的風險點、合規要求和禁止標準。確保總行后臺部門能夠利用授信IT系統和相關文檔資料對小微企業批量授信全過程進行抽查和監控。
設計與批量授信模式相一致的問責模式。一方面,用過程問責取代傳統的事后問責。通過流程監控發現沒有按照盡職標準進行操作的工作人員或者部門,根據情況進行積分登記或者直接進行問責,將問責的重點在于是否按照事前確定的授信標準進行操作,而不是等到出現風險事件才開展問責。另一方面,用概率考核取代單筆考核的做法。對于開展小微批量授信的機構或者團隊,針對其管理的整個組合的違約概率情況開展監測與考核,如果違約概率超過了預先設定的容忍度,則應立即啟動問責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