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在其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傳承中,逐漸形成了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國傳統文化。追求向善是我國幾千年的文化積淀,更是我國邁向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文化基礎。
善,其本身就是公益的濃縮與化身,凡是有公益情懷的人,往往都擁有一顆向善之心。向善之心是人的天性,“人之初,性本善。”人的本善是維系國家社會長治久安的重要基石,善心更是以其獨特的公益性和內容的豐富性,長久占據著不可動搖的地位。公益事業對推動我國發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都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陳楠華在首都師范大學客座教授頒證儀式上的發言)
近日,北大博雅智庫專家、首都師范大學客座教授、近視防控工作委員會主任陳楠華在接受出書大師網的訪談時便對“向善之心”等系列問題作出詳細的詮釋。他說道,我國已經逐步形成社會價值引領經濟價值、慈善精神日趨顯現、志愿服務蔚然成風、公民社會開始成熟的全新景象,具備了公益事業蓬勃發展的理論基礎。作為負責任的公益大國,中國為全球熱點問題提供解決方案,引領社會治理創新,貢獻中國智慧與頂層優化精神,已經得到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的高度認同,具備了公益事業規模開展的政治基礎。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隨著中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步伐加快,我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友愛互助,人民的格局和胸懷逐步放大,感恩行動轉化為愛黨愛國,具備了公益事業自發推動的民眾基礎。
(陳楠華深入基層調研近視防控開展狀況)
本期嘉賓:北大博雅智庫專家、首都師范大學客座教授、近視防控工作委員會主任陳楠華。
【人物履歷】:北大博雅智庫專家;首都師范大學客座教授;中關協近視防控工作委員會主任;多家企業戰略顧問;原中國關工委健體中心公益護眼聯盟副秘書長、中國校園健康行動護眼亮眼工程募資部部長。
【職業經歷】具備國企、民企、自主創業工作經驗,曾服務過平安集團、泰康集團、純美集團、云糖集團、紅塔集團、魯商集團等數十家知名集團企業和中國關工委及中國生命關懷協會。
【榮譽獎項】憑借著出色的個人履歷,陳楠華教授曾榮獲建國70周年愛國公益人物、中國頂層架構杰出導師、影響中國社會責任感企業家、民族品牌全球推廣工程領軍人物、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高級研究員、2015年度新三板十大新銳人物、2015年度中國創新經濟領軍人物、2017年掛牌上市融資眾籌行業品牌領軍人物等社會榮譽。
(陳楠華在近視防控工作委員會成立大會上當選主任委員發表就職演說)
以下為訪談實錄:
筆者:陳教授您好,看過您的書還有演講視頻,您在多個場合都有提到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的重要性,那么您理解的這種文化傳承應該從哪個方面著手呢?
陳楠華:“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中華民族優秀文化能不能得到傳承和弘揚,關鍵在于教育。從歷史發展來說,這是一項長遠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至少三五年才能見成效,從孩子抓起,其實就是從基礎教育開始抓起。
(陳楠華深入校園驗收近視防控公益開展成果)
筆者:不管是從您的理解,還是從您的作為,我們不難看出,您在孩童教育方面都做出了努力和承繼,尤其是您出版的著作《6-12歲,孩子不愛學習怎么辦》以及《6-12歲,孩子不聽話怎么辦》,在行業領域中影響尤其深遠,可以簡單的說下創作思路嗎?
陳楠華:6-12歲的孩子在學術上稱為學齡期兒童,他們無論在生理或心理上都處于迅速發展時期,學校教育占據了學齡初期兒童所受教育的重要部分,但是家長的教育同樣格外重要,我所創作這部作品的初衷就是想幫助廣大家長能夠挖掘自身孩童的天性,將文化傳承與孩童教育結合在一起,輔助他們更好的健康成長。
(陳楠華深入特殊學校慰問與鼓勵殘障孩子自立自強)
筆者:我們了解到,除了在學術上成就顯著之外,您在事業上的發展同樣做得風生水起,您是怎么平衡二者之間的關系呢?
陳楠華:事業和學術,兩者之間其實沒有明確的界限。我只知道在其位,謀其政,從小事做起,從每一個細節做起,鉆研學術就認真鉆研,做事業就專心做事業,幸福都是靠奮斗出來。
筆者:您的個人履歷,就像一份十分精彩的人生答卷,有過國企、民企、自主創業工作經驗,曾服務過平安集團、泰康集團、純美集團以及云糖集團等數十家集團企業和中國關工委及中國生命關懷協會。可以說是一位工作經驗極為豐富的前輩,在“創客”時代,您對年輕創業者有哪些建議呢?
陳楠華:創業的真正含義不在于公司做多大賺多少錢,而在于思想境界的拔高、你與社會風氣的正向鏈接;你為天地立命的重磅發聲、你一心成就別人的激情等等,都是創業價值的體現。
其實,創業之初,我們就要明確自己的企業發展理想,積極承擔社會責任。這個時代什么都可以原諒你,唯一不能原諒的是你思想的貧窮。一個人要想有所作為,首先你得有愛與使命,有使命的人,不容易被別人影響!一個人的使命有多大,那么他的影響力就有多大!
所以,對于創業者來說,人生中有三件事不可忽視,即:認識愛、理解愛、成為愛!其次便是相信的力量,每個人都具備不可估量的潛力、也都是創造奇跡的化身,相信你自己,你將無所不能!
(陳楠華就公益產業化、產業公益化創新理論接受媒體專訪)
第三是責任與擔當,負責任是一種對自我約束的精神信念,如果你對每件事都有負責任的態度、那么就會孕育出負責任的精神,必然會擁有高品質的人生。
第四是感恩與孝道,學會接受父母,學會換位思考,理解父母、感恩父母!釋放掉父母曾經的傷害與負面,運用孝道的力量,方能成就你的人生!
第五是真誠、信任、欣賞、共贏,這是決定一個人成功最關鍵的布局!你行走的范圍就是你的世界,你思考的范圍就是你的宇宙,你經歷的范圍就是你的人生!
筆者:感謝您分享的這些真知灼見,想必會對廣大創業者帶來不可尋常的思考!從你的一些資料看得出,你率先建立了公益產業化、產業公益化的理論學說,你能給我們談談你為什么要建立這套學說以及踐行的成就嗎?
陳楠華:我國公民的社會責任已經從承擔強制性社會責任的1.0時代發展到了主動全面支持社會公益的2.0時代,即通過商業化的運作手法服務社會,重視社會價值,進而達到解決社會問題的目標。
在未來的發展趨勢中,凡是關乎民眾福祉的社會問題均會發展成為社會公益,而大量的社會公益都會采用商業邏輯予以詮釋和解決,不以盈利為目的,但通過盈利實現組織的可持續發展,便可形成永續的邊造血邊輸血的公益組織。
(陳楠華在公益護眼亮眼西南地區試點推進大會上發表主題演講)
在我看來,公益不同于慈善,沒有商業支撐的公益不可能經久不衰,光靠別人捐贈或政府買單的公益不可能保鮮太久,著力研究公益商機,這本身就是對公益事業負責的表現,切忌因公益與商業水土不相容的繆論破壞了公益群體的生機與活力。
十八大以來,我國逐步從富起來到強起來,大國崛起呼喚強大的社會責任,我從理論基礎、政治基礎與民眾基礎等方面梳理了我國公益事業即將迎來發展的井噴期,于是放棄了很多既得利益與期得利益投身公益事業,建立了公益產業化、產業公益化的理論學說。我嘗試著用社會公益解決社會問題這個理論學說,目前已培養了一萬多人的公益團隊、影響上千家企業向著社會責任努力前行、為數千名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組織了社會捐助。我覺得,不斷營造積極的公益文化場景,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對促進和推動整體行業和經濟的良性發展富有價值與意義。
(陳楠華在中國首屆校園近視防控公益論壇上發表主題演講)
筆者:你在中國關工委公益護眼聯盟任職期間,傾其所有不遺余力的為兒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奔走呼吁,請問這段履歷對你帶來了什么影響和價值?
陳楠華:這段履歷對我的幫助確實很大,公益產業化、產業公益化的基礎理論也是源于這段履歷,我非常感謝中國關工委的領導班子給予我探索與實踐的機會,讓我更加清晰的明白,為了孩子的未來,為了未來的孩子,我們付出什么都是值得的。公益推動近視防控,健康一個孩子、幸福一個家庭、成就一個國家、賦能一個世界!
同時,國家的呼喚、社會的需求,才是產業發展最重要的標準,也是個人成就最核心的基石;格局要放大,學習要加量,積蓄要不止步,在這個偉大的時代里,舞臺沒有天花板,只要樹立了遠大的理想與目標,清晰繪出人生的美麗畫卷,就沒有出彩不了的道理。
(陳楠華向中國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劉曉連及教育部關工委常務副主任王富等領導匯報校園近視防控公益開展成果)
筆者:你剛剛履新近視防控工作委員會主任,新崗位新挑戰,能談談你此時的心情嗎?
陳楠華:近視防控已經不只是一個社會公共衛生問題,它是體現國家意志、關系國家未來的政治問題;是事關民族復興和國家前途,影響中華民族可持續發展的命運問題;是關系民族體質健康、關系國家人才培養質量的危機問題;是關系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的民心問題!做好近視防控工作,是國家和民族的呼喚!出任近視防控工作委員會主任,我心情很舒暢,本著凝聚社會共識,為營造關愛下一代身心健康、奉獻愛心的良好氛圍;協調社會資源,為提高眼健康質量和整體近視率逐年降低的預期服務;聚集社會力量,為推動近視防控工作有序開展搭建創新平臺;培訓社會人才,為提高近視防控從業人員素質和能力;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為影響社會責任企業組織社會捐助支持近視防控事業而努力的工作宗旨,我將大踏步的盡力為我國的近視防控事業貢獻綿薄之力。
(陳楠華就近視防控科普、篩查、干預生態體系接受媒體專訪)
筆者:你為什么在很多場合都強調“近視防控、公益踐行、迫在眉睫”?
陳楠華: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近視問題已經成為90%兒童青少年面臨的重要問題,甚至已經上升到社會管理、國家發展的層面來重視了,社會的參與、國家的推動奠定了它的公益基礎。我們必須想方設法凝練近視防控公益模式,聯合多方專業力量,吸引志愿服務參與解決校園近視防控的人力資源和資金投入問題,培訓眼視光專業人才和愛心家長等社會志愿者,協同推動社會愛心力量捐助支持更多學校開展近視防控公益干預工作,由此才能進一步實現“政策導向、公益鏈接、商業助推、家校聯動、社會捐助”新格局,賦能各地政府部門解決近視防控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陳楠華就近視防控公益踐行、全民行動、多方合力構建體系接受媒體專訪)
筆者:那么針對這些普遍的社會現象,您將怎樣開展近視防控工作委員會的整體工作?
陳楠華:從近年的政策導向來看,近視防控工作委員會擬開辟專家通道,加速成果轉化、形成資源互動,建設示范窗口、組織交流活動,創新共享舉措、研究產業發展,引導行業規范、深化課題研究,構建社會合力、淬煉智慧聯體,促進校企合作。
相信以此為基礎,最終定能實現“樹立大國典范,貢獻東方智慧,為全球近視熱點問題提供中國方案”的終極目標。
筆者: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感謝陳教授接受我們今天的專訪,相信您的經驗之談會幫助很多年輕人找到想要的方向,也希望您能夠繼續創造出更多的優秀作品,幫助廣大讀者正確認識什么是文化傳承,什么是精神內涵。
陳楠華:會的,我們將組織專家編撰近視防控相關論著,形成專家合力;同時我也會組織創作近視防控創新概論,助推行業良性發展;積極編撰近視防控年鑒,為產業進步添磚加瓦,為職能部門提供參謀素材。
(陳楠華在首屆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研討班上發表主題演講)
(陳楠華在四川省宜賓市敘州區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啟動大會上的致辭)
筆者:兒童青少年是國家的希望和未來,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希望。我們堅信你的作品及你組織編撰的著作都能為社會帶來正知、正念、正善,你的誠善與大愛也必將照亮很多人快樂前行。
同時,陳楠華教授還提到,身為一名中國公民,理應肩負起社會責任,做一些對社會有益的事情;作為一名學術教授,要注重傳承教育,將傳統文化精髓,以現代文化水準進行傳授,幫助更多的人重視教育,學會教育。這是陳楠華教授一直所提倡的。他說:成功事業要平衡人生,用中國傳統思想,塑造當代文化世界,用愛心鑄就民魂,用善良成就輝煌。活著,就得為社會創造價值!拼搏,就得為國家的強大努力奉獻!奔跑,就得為提高民眾的幸福指數豁出一切!
最后,陳楠華教授特別強調,要努力把自己活成一道光,說不定誰會借著你的光走出了黑暗!要永遠保持心中的善良,說不定誰會借著你的善良走出了絕望!要堅決保持心中的信仰,說不定誰會借著你的信仰走出了迷茫!要完全相信自己的力量,說不定誰會因為相信你而開始相信了自己!!!
編:云軒文化/許傲嬌 審:出書大師網/月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