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生化危機終章》里有一幕場景,可以看作反轉結局的關鍵:被喚醒后的保護傘公司的紅皇后原型人物,醒來之后用自己的最高權限,瞬間解除了保護傘公司與幾個壞人之間的聘用契約。
這個瞬間解除技能BUFF的點,看起來有點像個BUG——WTF?就這樣壞人的超能力就完蛋啊?但它卻反映了西方文化的精髓。它說明即使在無序的喪尸世界里,西方文化里的那種契約精神仍然有效,只要它存在,人類就不得不去去遵守。
這段堪稱神來之筆,后來成為主角團勝利的關鍵因素之一。
在《騰蛇的騙局》里,騰蛇和主角之間,就是一種類似于這類契約關系的存續。但約束騰蛇的,不單單是西方文化精髓里它們和創世主之間的契約關系,還有一種它們和宿主之間的情感關系。這種情感關系的延續,既是對契約關系的人性化,又是對東西方文化內涵的一種雜糅。它能把那種本來冷冰冰的東西變得更溫情一些,能豐富我們人作為一個人本身的情感內涵。當作者賦予了那些機械以一定的生命體征,模糊了它們和人情感上本身的界限時,才更容易引發一個人對于與自己相似的那些AI到底是否是生命體的思考。 《騰蛇的騙局》里,這些AI已經自成體系,在易小天的世界里,它們或許還在為人類服務的范疇停留,在李昂的世界里,它們已經有了自主意識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它們和人類爭奪這個世界的領導權,讓我想起了曾經的“天網”系統,想起了黑客帝國的機器人統治人類,想起了這幾年AI技術的突飛猛進時一方面給我們生活帶來的巨大便利,一方面又不自覺地引發我們對于這種越來越智能的機械對我們自身的沖擊和影響。
而我之所以會想起這些電影,是因為《騰蛇的騙局》從某種程度上,也給了我一種末世的感覺。
曾經有人說過,只要存在對優勢資源的掠奪,那么不管人類發展到哪種階段,都仍然會有階級和殺戮存在。但與AI技術和機器人甚至生化人不同的是,即使人類武裝到生化的狀態,我們也還是肉體凡胎,我們還是會有恐懼、嫉妒、無聊等種種情緒存在,我們仍然會畏懼死亡,比如易小天和傲得、荷瑞、技術宅等人合力殺死了一個非常厲害的生化人。 死亡,界定了我們人類存在的基礎。人就是這樣的矛盾體,即使騰蛇擁有強大的運算能力和復制能力,它也不是真正的生命,它們沒有潛意識,沒有無意識,而這兩樣在處理復雜感情時,被稱為“人性”。
近幾年,西方電影在起承轉合上已經完全形成了一套流水線的作業模式,他們點到即止,覺得完成了情緒上的引導,把電影票房騙到手就已經足夠,它們無時無刻都在向全球的觀眾宣傳著西方精英主義的那一套理論,把它們電影中的主角塑造成勇敢而無畏生死的英雄。所以這些東西總是看過就忘,很難帶來靈魂上的人性沖擊與讀者的自我思考。它們把文學本身的價值祛魅,只剩下了娛樂的功能,所以,即使文化傳播,也僅僅是點到為止。
東方文化的精髓,就在于對人性本身的探討。《騰蛇的騙局》這本書里,把這一點放得很大,但是它并非是主角團們有事沒事就思考人生,而是作者本身從不吝于向讀者展示這些他書中所描寫的男男女女身上的欲望和缺點。這些欲望和缺點,是人本身自帶的屬性,它在無形中為作者的創作構成了一個自帶系統的哲學思辨——當我們厭惡我們本身的缺點時,有更多的生物正在為自己不能成為一個普通人,不能擁有人本身的喜怒哀樂而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