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講師:趙繼紅老師--課程安排:2天12課時
《統計質量控制(SQC)技能實務運用培訓》課程簡介:
【課程背景】
現代品質管理是以統計學為基礎發展而來的,作為一個合格的管理者、技術人員,不但要有統計學的意識,還必須掌握一定的統計分析技術,否則所做之品質管理必定流于形式而產生不切合實際的東西。本課程匯集了現代品質管理中最常用的一些統計分析方法,為企業準確、經濟地判斷生產狀況提供了有力工具。
【課程對象】
品質經理、品質主管、QE工程師、品保技術員、儲備干部、質量經理、品質專員、QE工程師、工程經理、儲備干部、生產主管、生產班組長、產品工程師、質量工程師、SQE工程師、VQE工程師、實驗室工程師、實驗主管、品管技術員、現場主管、工程師、技術員等。
【課程目標】
◆ 掌握和認清品質管理的基本要素與本質,以及企業發展與品質控制要求;
◆ 掌握品質管理制度策劃、建立與完善;
◆ QC手法的實務運用技術;
◆ 對品質管理方法與標準規范的標準化思路與具體作法;
◆ 掌握IQC進料品質管制的步驟與技術,以及對供應商、分包方的源頭管理;
◆ 熟練制程品質控制、成品檢驗控制、可靠性試驗對品質的保證;
◆ 讓學員能利用CPK、PPK、PPM、QCC技術對制程能力進行監視和改善;
◆ 掌握品質異常、客戶抱怨與退貨的8D改善技術;
◆ 理解品質管理全過程中與相關部門和單位的溝通技巧,讓品質得到全員保證。
【課程大綱】
第一天(AM:09:00-12:00 PM:13:30-16:30)
第一章﹑品質管理概念與質量意識
1.品質管理者的角色
2.全面品質管理/有害物質管理與品質保證的關系
3.全員品質意識、品管執行與質量管理提升
第二章﹑品保制度的規劃
1.品質規劃合理性要求
2.自主檢查與專門檢查
3.進料檢驗制度與控制方法重點
4.供方品質保證與工廠監視方法
5.檢驗標準規范的建立重點
6.制程品質檢查站設置,檢驗標準與作業指導書的標準化
7.首件檢查、首件確認,以及制程巡查規劃與重點
8.成品質量檢驗控制,檢驗標準制訂的思路與重點
9.最終與出貨檢驗的細節與顧客要求的符合性
10.抽樣計劃與AQL允收水平的應用
11.品質異常反饋制度與重工返修要求
12.產品可靠性檢驗與試驗制度與重點
13.工程表、CP控制計劃的建立,以及與文件的接口處理
14.量測儀器校準操作規程、校驗計劃與校準報告的確認
第三章﹑品質管制
1.品質檢驗人員能力要求與培訓重點
2.進料管制項目與顧客要求
3.機器設備、量測設備與品質管制
4.材料檢驗、標識與可追溯性管制
5.制件確認過程管制
6.作業方法與防呆管制
7.重工、返修、返工品、不合格品的管制
8.特采、MRB與工程變更控制
9.制程檢驗判定標準與限度樣品管制
10.制程4M1E變更、產品工程變更的管制
11.抽樣計劃與AQL允收判定
12.品質周報、品質月報與數據分析技術
第四章﹑顧客投訴、抱怨與8D改善方法及問題解決方案概述
1.8D小組的組建
2.問題描述
3.實施并驗證臨時性糾正措施
4.確定和驗證問題的根本原因
5.選擇/驗證永久性糾正措施
6.執行和證實永久性糾正措施
7.防止問題再次發生
8.內部改善跟進與確認
第二天(AM:09:00-12:00 PM:13:30-16:30)
第五章﹑QC七大手法/工具(全案例上課)
檢查表/排列圖/散布圖/因果圖/分層法/直方圖/控制圖/統計分析案例演練
第六章、品質管理改進
1.品質改進概述
2.品管圈與現場品質改善
3.工廠數據分析與改進技術
4.如何結合ISO9001:2008內部審核達到與質量、顧客相關的持續改進
5.質量目標分析案例、品質周報、品質月報案例
第七章、培訓答疑及案例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