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絡
5日,南非前總統曼德拉因病去世,享年95歲。曼德拉的生前,被譽為這個世界最偉大的人物之一,他的品德與貢獻得到了世人的公認。然而,他對他的祖國和整個人類所作出的貢獻,他的偉大價值,要在其死后的歲月里,讓時間來做更為充分的證明。
告別仇恨的最佳方式
進入到1994年,南非人格里高便成天生活在不安中。因為這一年,他曾看守了27年的要犯曼德拉順利當選為南非總統。
格里高常常回想起自己對曼德拉的種種虐待。那是在荒蠻的羅本島上,到處是海豹、毒蛇和其它危險動物。曼德拉被關在鋅皮房里,白天要去采石頭,有時還要下到冰冷的海里撈海帶,夜晚則被限制一切自由。因為曼德拉是政治要犯,格里高和其他兩位同事經常侮辱他,動不動就用鐵鍬痛毆他,甚至故意往飯里潑泔水,強迫他吃下……
到了5月,格里高和他的兩個同事收到了曼德拉親自簽署的就職儀式邀請函。 3人只能硬著頭皮去參加。
就職儀式開始,年邁的曼德拉起身致辭:“能夠接待這么多尊貴的客人,我深感榮幸。可更讓我高興的是,當年陪伴我在羅本島度過艱難歲月的3位獄警也來到了現場。 ”隨即,他把格里高3人介紹給大家,并逐一與他們擁抱。“我年輕時性子急脾氣暴,在獄中,正是在他們3位的幫助下,我才學會了控制情緒……”曼德拉這一番出人意料的話,讓虐待了他27年的3人無地自容,更讓所有在場的人肅然起敬。人群中爆發出經久不息的掌聲。
儀式結束后,曼德拉再次走到格里高的身邊,平靜地說:“在走出囚室,經過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那一刻,我已經清楚,如果自己不能把悲傷和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實仍在獄中。”格里高禁不住淚流滿面,那一刻他終于明白,告別仇恨的最佳方式是寬恕。(《環球人物》2012年第11期 作者 張小平)
曼德拉和“大猩猩”
2000年,南非全國警察總署發生了這樣一件嚴重的種族歧視事件:在總部大樓的一間辦公室里,當工作人員開啟電腦時,電腦屏幕上的曼德拉頭像竟逐漸變成了大猩猩,全國警察總監和公安部長聞之勃然大怒,南非人民也因之義憤填膺。
消息傳到曼德拉的耳朵里,他反而非常平靜,對這件事并不“過分在意”,“我的尊嚴并不會因此而受到損害”。
幾天后,在參加南非地方選舉投票時,當投票站的工作人員例行公事地看著曼德拉身份證上的照片與其本人對照時,曼德拉笑笑說:“你看我像大猩猩嗎?”逗得在場的人笑得合不攏嘴。(2008年《看天下》第15期)
曼德拉的坦誠
1994年,曼德拉成為南非第一位黑人總統。在此之前的總統競選活動期間,曼德拉曾經乘坐一架小型螺旋槳飛機去納塔耳臭名昭著的殺人場為祖魯族支持者演講。
當飛機還有20分鐘即將降落時,其中一個發動機壞了。飛機上的一些人開始陷入驚恐。唯一能夠讓他們冷靜下來的事情是,他們看到曼德拉仍然安靜地看報紙,仿如一個坐火車上班的過客。
飛機最終安全著陸,當曼德拉和同行的《時代》雜志執行總編輯斯坦格爾一起回到防彈的寶馬車上,在后座上他轉過來對斯坦格爾說:“天啊,我剛剛害怕極了!”對于曾被囚禁在羅本島的日子,他后來告訴斯坦格爾:“我當然害怕啦!……我不能假裝我是勇敢的,不能假裝我可以擊敗整個世界。”但是作為一個領袖,你不能讓人們知道這點,“你必須裝一下門面。”(《南方人物周刊》2008年第21期 作者 林小尚)
曼德拉:不要叫我圣人
“我在獄中時最擔心一件事,那就是外界錯誤地把我看做一個圣人。 ”南非《星期日時報》2010年10月10日首次披露了前總統曼德拉即將面世的新書中的部分細節。
曼德拉在書中說,當年他身上綜合了所有年輕人的缺點,“脆弱、輕率、愛犯錯”;“我要靠表現得狂妄自大來掩蓋缺點”;“成年后,同志們抬舉我和其他一些在獄中服刑的人,自此我頭上‘世界服刑最長犯人之一’的光環從未消失”:“我不是圣人,請不要把我看做圣人”。12日,曼德拉將在全球發行新書《與自己對話》。
有分析認為,曼德拉選擇此時推出新書,與近段時間《青年曼德拉》一書在南非的熱銷有關。該書作者大衛·史密斯在大量采訪曼德拉家人、朋友和同事后,試圖還原一個讀者不太熟悉的青年曼德拉。書中介紹說,曼德拉有過外遇,打過老婆,并有私生子。大衛稱寫這本書的目的就是要將被“圣人化”的曼德拉從枯燥的歷史書頁中解救出來,以全新視角描寫一個真實的人。
而據與曼德拉有過多次密切交談的傳記作家梅雷迪斯說,當選新南非第一任總統的曼德拉除努力工作外,每天最大的樂趣就是多陪陪家人,“他愿意被當做普通人”。
《星期日時報》評論稱,南非人不會再為 《青年曼德拉》披露的“驚人”情節所嚇倒,“因為在過去l6年中,南非人對歷史和歷史人物的看法更為成熟和現實,他們已經了解到,許多南非人的英雄只是普通人”。(10月11日《環球時報》 作者 裴廣江)
曼德拉名言
有許多黑暗的時刻,人道主義信仰一時經受了痛苦的考驗,但是,我將不會也不可能會向悲觀低頭。向悲觀低頭就意味著失敗和死亡。
我反復提醒大家,解放斗爭并不是一種反對任何一個團體或種族的戰斗,而是反對一種壓迫制度的斗爭。
當我走出囚室邁向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時,我已經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與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實我仍在獄中。
壓迫者和被壓迫者一樣需要獲得解放。奪走別人自由的人是仇恨的囚徒,他被偏見和短視的鐵柵囚禁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