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記者從業內獲悉,銀聯于11月12日發出《關于進一步明確違規整改相關要求的通知》(下簡稱“通知”),意圖規范銀行與第三方支付直連情況,要求將繞過銀聯的業務逐步遷移至銀聯平臺。
南都記者從銀聯資深業務專家任志駿處獨家獲悉,此次銀聯整頓第三方支付與銀行直連行動,大概涉及30家銀聯會員,但不涉及線上支付,更不涉及支付寶。
這次整頓比以往堅決
南都記者獲悉,中國銀聯業務管理委員會秘書處要求成員機構在11月13日前準確報備繞銀聯轉接交易遷移信息,另外,補充報備存量商戶信息。此外,對于收單機構重新介入銀聯系統亦給予了明確的時間表。
文件還要求成員機構按時、按比例完成繞銀聯轉接交易遷移工作。其中,對于遷移量占所有繞銀聯轉接交易量的比例,11月30日前清理不低于50%,12月10日前清理不低于65%,12月17日前清理不低于80%,12月24日前清理不低于90%,12月31日前全部清理完成。文件稱,逾期未報備或報備信息仍不完整、不真實、不規范的,視同違反承諾,秘書處將取消整改期,對所有違規行為照常約束。
對此,上海一家第三方支付機構相關人士對南都記者表示,一旦銀聯開始嚴查,第三方支付與銀行的直連短期肯定要“避風頭”,但長期看,要看銀聯對于《通知》的具體執行情況。
相較于以往的個別整頓和通知不同,接到通知的個別第三方支付企業對南都記者表示,銀聯此次整頓的決心要比以往更加堅決。
銀聯專家任志駿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透露,直連的情況非常普遍,在排名前二十的收單機構中,違規嚴重的收單機構約40%~50%的業務與銀行直連,而普通的收單機構亦有10%~20%業務系通過與銀行實現直連。據悉,在收單市場,發卡行、收單機構、銀聯按“7:2:1”的比例進行手續費利潤分成,而直連后,銀聯應得的10%手續費落入收單機構和發卡行口袋,“發卡行和收單機構通過談判分成這部分利潤。”任志駿對南都記者透露,預計整個行業被侵蝕的金額約十幾億。
直連影響發卡行及持卡人利益
“銀聯的行動與目前清算支付市場即將放開,銀聯感到危機有一定關系。”上述上海第三方支付公司相關人士認為,銀聯此舉意在市場開放前,重塑銀聯的品牌形象和市場規則。
過去幾年,互聯網金融迅速崛起,銀聯、第三方支付機構、銀行甚至央行各方圍繞“第三方支付機構銀行卡收單業務是否必須通過銀聯”的問題不斷爭論。支持直連合規的一方認為,事實上在新的《收單管理辦法》中,央行早就默許了直連。根據《收單業務管理辦法》第26條規定,“收單機構將交易信息直接發送發卡銀行的,應當在發卡銀行遵守與相關銀行卡清算機構的協議約定下,與其簽訂合作協議,明確交易信息和資金安全、持卡人和商戶權益保護等方面的權利、義務和違約責任。”“銀行和收單機構的直連必須是經過清算機構的同意才行。”任志駿認為,按此前銀聯和收單會員機構以及發卡行的規定,直連必須遵守雙方的協議,而事實上在此之前,雙方是約定必須走銀聯通道的。
南都記者從多方獲悉,事實上,此次《通知》發布前,銀聯已經和各收單機構多次溝通,各家收單機構也表示將繞過銀聯的業務逐步遷移至銀聯平臺,此次《通知》是就達成的約定進行落實。任志駿表示,此次通知涉及30多家已經實現了直連的收單機構。至于市場解讀的,此次銀聯行動意在打壓支付寶,任志駿明確表示,此次《通知》并不涉及線上業務,更不涉及支付寶。
事實上,除了對銀聯利潤的侵蝕外,任志駿認為,直連也令發卡行和持卡人利益受到影響。如發卡行一方,收單機構往往通過與銀行分行實現直連,而對于各家銀行分支機構而言,直連的最大誘惑在于可以得到大量的低成本存款,為此往往會收取更低的手續費,甚至采取打包價的方式直連,這往往造成兄弟分支機構內部競爭。在此過程中,直連的分支行經常讓度一部分交易利益給第三方收單機構,因此,對于銀行總行和其他分支行而言,整體利潤是下降的。而對于持卡人,直連后,銀聯沒法得到相關信息,收單機構以各種形式的套碼以進行費率套利,直接損害了持卡人的利益,持卡人會出現刷卡無積分,甚至出了糾紛之后無法仲裁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