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jackielzw
網售處方藥的禁令至今未放開,但目前網上藥店偷賣處方藥早已成為公開的秘密。
近日,《中國經營報》記者調查發現,全球百強企業、美國醫療保健服務商康德樂旗下的康德樂大藥房也在大肆網售處方藥,消費者只要一個電話,處方藥就能通過快遞送到家,且貨到付款,由此監管部門多重禁令對康德樂來說形同虛設。不僅是康德樂,眾多網上藥店違規賣藥長期存在,亂象難治。
在業內人士看來,醫藥電商企業急功近利“搶食”處方藥市場,是在不斷挑戰監管部門容忍的底線,也將給反對放開網售處方藥者更多口實,逼得監管部門對解禁網售處方藥只會更加謹慎,很多企業期盼的政策開放也將更加遙遙無期。
偷售
公開資料顯示,康德樂公司(NYSE:CAH)總部位于美國俄亥俄州都柏林,2014財年營業額達910億美元。
2013年康德樂收購了百濟新特藥房,并正式命名為康德樂大藥房。
據記者了解,百濟新特藥房自2002年成立華南地區首家專科藥房以來,已先后在廣州、北京、上海、深圳、佛山、成都、武漢、珠海、杭州等中心城市建立了30家直營藥房旗艦店,是中國首家“全國連鎖專科藥房”的創始企業。
2011年8月24日,百濟新特連鎖藥業通過了國家食藥監總局認證檢查,并頒發《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成為全國第44家拿到B2C牌照的連鎖藥房。
康德樂大藥房網頁顯示,該網上藥房主要經營腫瘤科、肝病科、神經科、精神科等慢性病用藥,僅腫瘤用藥就有382種,基本上都是處方藥。
據記者了解,處方藥是指有處方權的醫生所開具出來的處方,并由此從醫院或藥房購買的藥物,有“Rx”標識。這種藥通常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及其他潛在的影響,用藥方法和時間都有特殊要求,《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辦法》規定,處方藥必須憑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處方才可調配、購買和使用。
根據國家食藥監總局《藥品流通監督管理辦法》,即使是拿到《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和《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的合法醫藥電商也只被允許出售非處方藥,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采用郵售、互聯網交易等方式銷售處方藥。
記者隨機打開康德樂大藥房一個銷售處方藥消癌平片的網頁,頁面顯示某品牌消癌平片會員價68元/盒,比市場價便宜13.60元,購買條件為僅憑處方。值得注意的是,該頁面上部并沒有按照監管部門的要求加框標示“藥品監管部門提示:如發現本網站有任何直接或變相銷售處方藥行為,請保留證據,撥打12331舉報,舉報查實給予獎勵。”
沒有處方能在康德樂買到上述消癌平片嗎?
為此,記者撥打網頁上400熱線聲稱要買4盒處方藥某品牌消癌平片,接線客服建議記者一下子買5盒,5盒可以免郵費的。記者稱需要正規發票,客服表示肯定有正規發票,你需要的話,稍后我用手機發個短信給你,你把地址發過來,等貨到你把款給送貨員就行。
記者收到客服的短信后,把一個朋友的地址發了過去,沒過幾日,5盒消癌平片就通過優速快遞寄到了記者指定的地址,整個過程中,康德樂方面沒有任何人向記者索要過處方。
記者為此致電上述《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的擁有者——廣州百濟新特藥業連鎖有限公司尋求采訪,但接線的工作人員表示,該公司并沒有對接媒體采訪的部門,無法回應記者的采訪。
越線
事實上,監管部門對網售處方藥一直是嚴格禁止的。
《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審批暫行規定》第三十二條明確規定,向個人消費者提供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的藥品連鎖零售企業在網上銷售處方藥或者向其他企業或者醫療機構銷售藥品的,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依照藥品管理法律法規給予處罰,撤銷其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機構資格,并注銷其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機構資格證書,同時移交信息產業主管部門等有關部門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罰。
2013年10月29日,國家食藥監總局在關于加強互聯網藥品銷售管理的通知中再次重申,醫藥電商通過在線交易只能銷售非處方藥,不得在網站交易相關頁面展示、銷售處方藥,在非交易頁面展示,必須加入藥監局提示,違者將責令其停業整頓,情節嚴重的將吊銷其《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并移送通信部門關閉網站。藥品零售連鎖企業通過互聯網銷售藥品時,應當使用本企業符合《暫行規定》等文件要求的藥品配送系統自行配送,且符合《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的有關要求,保證在售藥品的質量安全。
不過事實證明,監管部門多重禁令對康德樂來說如同廢紙一張。實際上,醫藥電商網售處方藥在業內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3月3日,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其官網上公示了2014年9月份至今年1月31日以來查處的生產經營者違法行為。
其中,廣東康愛多連鎖藥店有限公司因采用郵售方式向公眾直接銷售處方藥上榜,此外,廣州市天河區東棠博愛藥店龍門店采用互聯網交易方式直接向公眾銷售處方藥也一并上榜。在該局網站此前發布的生產經營者違法行為的公告中,廣東壹號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采用郵售方式直接向公眾銷售處方藥也被列入其中。
上海一位醫藥電商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醫藥電商網售處方藥主要還是利益驅使。“醫藥電商如果單純賣感冒消炎藥這些日常用藥,根本是不賺錢的。康德樂銷售的像腫瘤用藥都是貴重藥品,客單件藥品零售價高,利潤空間大,客單價也高;且這些慢性病用藥,患者需要長期用藥,醫藥電商的零售價只要比實體店便宜,患者就會長期購買。但這些慢性病用藥大多數是處方藥,為了利潤,醫藥電商只好集體越紅線。”
2014年5月,國家食藥監總局公布了《互聯網食品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網售處方藥政策終于有了松動的跡象,但反對者的聲音也一直未有停歇。
當年6月,中國醫藥商業協會、中國非處方藥協會以及四川德仁堂等60余家國內醫藥流通企業曾集體上書國家食藥監總局和商務部,強烈反對全面放開網上開售處方藥和“零門檻”網上售藥。
上述業內人士對此憂心忡忡,“利益誘惑之下,這些公司集體越紅線搶奪處方藥市場,只會給反對放開網售處方藥者更多的口實,逼迫監管部門不得不出手,整個行業或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