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后評價
一、概述
項目后評價是指對已經完成的項目或規劃的目的、執行過程、效益、作用和影響所進行的系統的客觀的分析。通過對投資活動實踐的檢查總結,確定投資預期的目標是否達到,項目或規劃是否合理有效,項目的主要效益指標是否實現,通過分析評價找出成敗的原因,總結經驗教訓,并通過及時有效的信息反饋,為未來項目的決策和提高完善投資決策管理水平提出建議,同時也為被評項目實施運營中出現的問題提出改進建議,從而達到提高投資效益的目的。
項目后評價基本內容包括:項目目標評價、項目實施過程評價、項目效益評價、項目影響評價和項目持續性評價。
二、內容
1、項目后評價的基本前提:項目后評價是以項目前期所確定的目標和各方面指標與項目實際實施的結果之間的對比為基礎的。
2、項目后評價的內容變遷
1)20世紀60年代以前,國際通行的項目評估和評價的重點是財務分析,以財務分析的好壞作為評價項目成敗的主要指標。
2)20世紀60年代,西方國家能源、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以及社會福利事業將經濟評價(國內稱國民經濟評價)的概念引入了項目效益評價的范圍。
3)20世紀70年代前后,世界經濟發展帶來的嚴重污染問題引起人們廣泛的重視,項目評價因此而增加了“環境評價”的內容。此后,隨著經濟的發展,項目的社會作用和影響日益受到投資者的關注
4)20世紀80年代,世行等組織十分關心其援助項目對受援地區的貧困、婦女、社會文化和持續發展等方面所產生的影響。因此,社會影響評價成為投資活動評估和評價的重要內容之一。
國外援助組織多年實踐的經驗證明了機構設置和管理機制對項目成敗的重要作用,于是又將其納入了項目評價的范圍
3、項目后評價的內容
u
u
u
u
三、項目后評價的意義
⑴、項目后評價是一個學習過程;
⑵、項目后評價是增強投資活動工作者責任心的重要手段;
⑶、項目后評價主要為投資決策服務
四、項目后評價的類型
根據評價時間不同,后評價又可以分為跟蹤評價、實施效果評價和影響評價。
1)項目跟蹤評價是指項目開工以后到項目竣工驗收之前任何一個時點所進行的評價,它又稱為項目中間評價;
2)項目實施效果評價是指項目竣工一段時間之后所進行的評價,就是通常所稱的項目后評價;
3)項目影響評價是指項目后評價報告完成一定時間之后所進行的評價,又稱為項目效益評價。
從決策的需求,后評價也可分為宏觀決策型后評價和微觀決策型后評價。
1)宏觀決策型后評價指涉及國家、地區、行業發展戰略的評價;
2)微觀決策型后評價指僅為某個項目組織、管理機構積累經驗而進行的評價。
五、方法
(一)項目后評價方法的基礎理論是現代系統工程與反饋控制的管理理論。項目后評價亦應遵循工程咨詢的方法與原則。
(二)項目后評價的綜合評價方法是邏輯框架法。邏輯框架法是通過投入、產出、直接目的、宏觀影響四個層面對項目進行分析和總結的綜合評價方法,《項目后評價邏輯框架表》。
(三)項目后評價的主要分析評價方法是對比法,即根據后評價調查得到的項目實際情況,對照項目立項時所確定的直接目標和宏觀目標,以及其它指標,找出偏差和變化,分析原因,得出結論和經驗教訓。項目后評價的對比法包括前后對比、有無對比和橫向對比。
1.前后對比法是項目實施前后相關指標的對比,用以直接估量項目實施的相對成效。
2.有無對比法是指在項目周期內“有項目”(實施項目)相關指標的實際值與“無項目”(不實施項目)
相關指標的預測值對比,用以度量項目真實的效益、作用及影響。
3.橫向對比是同一行業內類似項目相關指標的對比,用以評價企業(項目)的績效或競爭力。
(四)項目后評價調查是采集對比信息資料的主要方法,包括現場調查和問卷調查。后評價調查重在事前策劃。
(五)項目后評價指標框架。
1.構建項目后評價的指標體系,應按照項目邏輯框架構架,從項目的投入、產出、直接目的3個層面出發,將各層次的目標進行分解,落實到各項具體指標中。
2.評價指標包括工程咨詢評價常用的各類指標,主要有:工程技術指標、財務和經濟指標、環境和社會影響指標、管理效能指標等。不同類型項目后評價應選用不同的重點評價指標。項目后評價通用的參考指標可參閱附件2。
3.項目后評價應根據不同情況,對項目立項、項目評估、初步設計、合同簽訂、開工報告、概算調整、完工投產、竣工驗收等項目周期中幾個時點的指標值進行比較,特別應分析比較項目立項與完工投產(或竣工驗收)兩個時點指標值的變化,并分析變化原因。
六、項目后評價的模板(概要)
⑴、項目背景
⑵、項目實施過程評價
⑶、效果評價
⑷、結論和經驗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