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產能過剩已經持續了相當一段時間,相關行業仍在繼續生產。產能降不下去。
法興分析師姚煒認為,中國需要產能重組,削減吸收了大量資源和資本的過剩產能。產能重組是解決當前中國經濟最緊迫問題—資本錯配的關鍵。資本的低效配置帶來了不良資產規模上升,生產率下滑。
在經濟持續下行的壓力下,國務院年內多次明確提出調節過剩產能,推進資本重組。經濟下行的具體表現包括:GDP破七,年中股災,出口大幅下滑,人民幣貶值等。
姚煒稱,產能重組是個緩慢而痛苦的殘酷過程,包括約170萬人的裁員。
她預計,產能重組從煤炭、采礦、金屬冶煉行業開始。
三個行業國企目前負債規模為5萬億元人民幣,員工總數為860萬。如果以削減國企20%的產能為目標,全行業預計10%的過剩產能,那么可能產生約1萬億的不良貸款,170萬員工面臨失業風險,相當于銀行貸款總規模的2%和城市勞動力的0.3%。
財政扶持方面,財政扶持額度將由減緩失業人員壓力和削減債務的成本決定,預計財政扶持規模為3250億元,分五年完成的話每年需要750億元。
如果在產能重組在煤炭、采礦、金屬冶煉行業實施效果良好,預計會推向其他產能過剩部門。全部改造成本預計在1萬億元,推進節奏將依據社會穩定度,財政規模和金融體系吸收不良資產的能力而調整。
姚煒認為,盡管政策部門和社會目前都對產能重組的失業前景尤為敏感,過剩產能可能緩慢出清,但毫無疑問,推進產能重組將是中國經濟關鍵的跨越。中國宏觀經濟前景可能由此發生重大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