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預測顧問公司Lombard Street Research的策略主管Andrea Cicione認為,中國不會制造全球金融危機,最近風險資產下跌給投資者提供了有吸引力的買入機會,中期看風險資產還有可操作性。
對于中國可能導致全球金融危機的擔憂,Cicione指出,中國的經濟下滑意味著大宗商品出口國會深受打擊,但那不代表全球經濟陷入衰退,而且,2008年全球金融系統主要受到美國次貸危機影響,中國的信貸泡沫膨脹是國內儲蓄所致,其對全球系統的溢出效應應該有限。即使中國發生金融危機,也不會釀成全球性危機。
對于為何認為風險資產的風險回報有吸引力,Cicione提到,目前波動率指數VIX、投資者情緒調查、相對強弱指標(RSI)跌破30的個股所占百分比等多類指標顯示,現在處于超賣的環境。過去發生這種變化后一到六個月內,資產回報都超過平均水平。
雖然預計中期有操作機會,但在買入以前,Cicione還要觀察更多市場見底的跡象。他提到,一些技術指標過去比現在表現得更極端,美國投資者的情緒變為看空,但倉位總體還是多倉。在強勁大反彈到來前,市場調整可能持續更久。增加風險投資以前要看到更明顯的見底跡象。
昨日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本月上旬中國央行引導人民幣貶值令一些西方分析人士擔心,全球金融市場有爆發危機的危險?;叵?994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它正是由競爭性貨幣貶值觸發。現在中國的經濟增長急劇下滑,大宗商品暴跌又在傷害巴西、澳大利亞、南非等多個商品出口國,嚴峻形勢讓人不禁擔心90年代的危機重演。
不過,摩根士丹利的經濟學家在本周報告中預計,始于2013年的亞洲下行調整周期已經帶來痛苦,今后仍會如此,雖然會持續下調,但不可能像1997-1998年那么糟。因為亞洲國家債務形勢有改善,而且出現了持續的通縮壓力,經常項目有了順差,匯率較靈活,外儲也比較充足,政府可以更好地控制流動性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