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1966年的美國,通脹極低,失業率不高,與現在的情況很像,就在無人察覺的時候,大通脹發生了。
所以,彭博引述摩根大通首席美國經濟學家Michael Feroli稱,希望美聯儲主席耶倫不要遺忘1966年,而延誤了終結免費資金時代的最佳時機。1966的耶倫還是布朗大學的本科生。
Feroli指出,1966年1月,以不計食品和能源的個人消費指 數衡量的通脹率為1.3%,和當前水平類似,而當時的失業率在5%以下。不過到了1966年年底,核心通脹率加速至3.1%,正式啟動了大幅攀升的趨勢, 到1975年觸及10.2%的峰值,直到1995年才再度跌至2%以下。
美聯儲在1966年1月上調貼現率(當時的基準利率)至4.5%后,為什么沒有繼續采取行動呢?Feroli將原因歸咎為總統的壓力。時任總統林登·約翰遜據稱將美聯儲主席威廉·馬丁請到位于德州的牧場,對他阻礙經濟的做法感到不滿,憤怒地將他推到墻上。
如今的耶倫對于行動過遲的風險已經感到了警覺。
耶倫本月對議員們表示,美聯儲不只要防止過早行動,避免重蹈1937年的覆轍,也“要警惕過晚緊縮”,以防“未來不得不在短期內大幅行動的有害做法”。
美聯儲FOMC上周四會議并未暗示下次加息的可能時間,經濟學家的預期集中在最早9月加息。
Feroli預計,美聯儲調升近零利率的時間是今年9月,而高盛則認為要等到12月。德意志銀行經濟學家也預計9月,但該行固定收益類分析師團隊 在上周的一份報告中卻稱,“更可能”會等到明年。
“1966年的情形給美聯儲上了一課”,Feroli在上周致客戶的一份報告中 表示,“等待通脹加速相當于一場賭博,賭輸了通脹就會持續數年,不得不經歷痛苦的衰退才能重新穩定通脹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