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股的瘋狂程度已經超過美國2000年互聯網泡沫頂峰時水平,讓人不禁擔心大風停下之時,還有幾只能飛在天上的豬。
中國科技股市盈率傲視群雄
根據彭博新聞社報道,中國市值近50萬億人民幣的股市中,科技股近段時間表現搶眼,平均市盈率(PE)達到了220倍,為同一領域中全球最高。相比之下,納斯達克綜指在2000年3月份見頂時,美國科技股的平均市盈率只有156倍。
不可否認泡沫中存在炒作機會,但更多的將可能面臨風險的洗禮。
從國際資本市場來看,美國納斯達克市場在2000年曾出現網絡科技泡沫,當時美聯儲主席提示網絡泡沫風險,其在經歷了極高的熱潮炒作后,出現了泡沫崩跌走勢。
瑞士信貸中國證券研究部主管陳昌華在4月2日接受彭博采訪時表示,科技股及創業板有2000年互聯網泡沫的味道。2000年泡沫破裂時股市隨后跌了50%-70%,這些中國的小盤股未來可能面臨更大調整風險。
鑒于工業疲軟拖累中國經濟增速降至25年最低,中國政府正在加大科技支出力度,以減少對重工業和房地產開發的依賴。
總理李克強在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三次提及了互聯網發展,并且提出要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這是互聯網發展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次數最多、篇幅最重的一次,顯示互聯網必然成為中國經濟社會的大趨勢,已上升至國家戰略的高度。
在政策利好和中國貨幣政策走向寬松的雙重刺激下,全球市值10億美元以上的科技公司中,今年股價表現前50位全被中國股票所包攬。隨著滬深300科技股指數今年大漲69%,科技股在A股十大行業中的估值高居榜首。彭博匯總的數據顯示,中國科技股的平均市盈率要比2000年時美國同行高41%,市盈率的中值更是要高出一倍。
更好的市場環境可以延緩泡沫的破裂
不過相比15年前的美國,中國科技股在總市值中的占比還較低,所以對整個大市的影響程度還不至于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程度。
并且不能忽視的是,如今中國互聯網公司的所處的環境可能比2000年的美國要好。
中金公司策略分析師王漢鋒在上月底的一份報告中表示,當前互聯網發展階段已經非納斯達克互聯網泡沫時期可比:
1.目前中國互聯網用戶滲透率已達47%,美國已接近90%,美國泡沫頂峰期也只有40%;
2.互聯網已經演進到移動互聯網,可以做到解決“隨時隨地”問題;
3.并且,互聯網支付體系已經初具規模,各種模式商業化基礎設施已經具備;
4.再加上,中國“地廣人密”,并正在簡政放權、鼓勵創新。這些可能是比美國更加優越的移動互聯網“溫床”。
此外,當前中國的宏觀周期仍在走向寬松,這與納斯達克互聯網泡沫時期美國持續緊縮不同,加上A股市場以散戶為主,也在助長對互聯網概念的投機。
基于上述因素,中金認為目前創業板“泡沫”演化可能會與當初納斯達克有所不同。盡管短期走勢難以預測,但從中期來看,其持續的時間可能甚于納斯達克互聯網泡沫。而流動性緊縮、監管趨嚴、股票供應的超預期增加、基本面難達預期等則可能是導致泡沫破滅的潛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