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近日表態正研究銀行在風險隔離基礎上申請券商牌照的情況,市場對于銀行跨界券商業的關注度迅速提高。國金證券銀行業分析師馬鯤鵬在最新研報中預期,中國五大國有銀行預計將透過其香港的海外券商平臺,曲線涉足國內券商業。
報告認為,所謂“在風險隔離基礎上”,政策方面很有可能參照中國銀行(601988.SS)(3988.HK)的先例,通過股權結構的隔離將券商業務獨立于商業銀行業務之外。而在實現方式上,國有銀行的海外子公司既可獨立申請新的券商牌照,也可直接收購現有的小型券商。
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上周五表示,目前證監會正在現行法律框架下,研究證券期貨業務牌照管理制度,以及商業銀行等其他金融機構在風險隔離基礎上申請證券期貨業務牌照有關制度和配套安排,相關研究工作正在進行中,并需履行必要程序。有關政策的公布實施尚無明確時間表。
報告指出,16家A股上市銀行中,在A股券商中持有多數股權的只有中國銀行一家。中國銀行獲得A股券商牌照的進程對未來銀行獲取券商牌照的參考意義極大:中銀國際控股是中行的子公司,中銀國際證券是中行的孫公司,國內和海外券商業務以兩層股權結構的形式共同存在。
中國銀行的香港子公司中銀國際控股2002年率先獲批在國內發起設立中銀國際證券,從事經紀、投行、自營等業務。
報告認為,在金融脫媒和利率市場化的大背景下,短期內銀行最迫切希望得到的是投行業務牌照,其為銀行帶來的是直接融資+間接融資的全流程融資服務能力,交易所市場這類此前不對銀行開放的市場也將打開大門。
報告指出,五大國有銀行通過其注冊在香港的海外券商平臺獲得A股券商牌照、設立境內券商聯營企業可能是今年之內的大方向(對銀行而言,境內券商是其孫公司)。在實現方式上,既可如當年的中銀國際一樣向證監會申請新的牌照,也可直接收購現有的小型券商,兩種方式的選擇主要取決于對效率的比較和考量。
目前五大國有銀行均在香港設立了海外投行分支,例如工銀國際、建銀國際、農銀國際和交銀國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