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軟件和云計算開始改變從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到中國移動等電信等運營商的網絡管理方式,電信設備生產商與硅谷電腦巨擘走上了相互沖突的道路。
目前處于早期階段的這種改變,依賴更廉價的電腦以及可以使網絡更靈活高效的強大軟件。
由于網絡轉向采用相對標準的硬件,此前地位穩固的電信設備廠商必須與思科(CSCO.O)、惠普(HPQ.N)及VMware (VMW.N),以及一眾初創企業更努力地爭奪訂單。
雖然更加依賴軟件來管理網絡的趨勢有朝一日可能提高電信設備生產商的利潤率,但這也將迫使他們尋找新的收入來源。他們必須學習新的技能,比如更多地充當顧問的角色,或者在傳統的電信運營商客戶之外尋找業務。
這些變化簡化了網絡管理方式,正在模糊電信和電腦行業的界限,為一波并購潮的到來奠定了基礎。
在本周召開的年度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眾多的合作協議及產品發布,從中可以明顯看出競爭正在醞釀。
一些電信設備廠商談到與資訊科技(IT)業者的競爭時放出狠話。目前電信運營商更多地采用云計算技術,即透過中央服務器遠距離管理軟件網路及存儲數據。
諾基亞首席執行官蘇立(Rajeev Suri)在巴塞羅納記者會上表示,“事實上我們認為,向云計算轉變的趨勢對我們的威脅較小,而對IT業者的威脅則較大,我們更可能介入他們的市場。”
全球第三大移動設備生產商諾基亞認為,其在無線射頻、導航地圖系統方面的優勢,以及所擁有的大量專利技術,是互聯網業者無法輕易復制的。
**主要收入來源**
西班牙電信(Telefonica)(TEF.MC)本周引發市場騷動,它給予電腦廠商惠普(HPQ.N)一個大型合約,由惠普來改造其網路運營方式,使其更有彈性且更加便宜。
“我們見到的是兩個產業正在向一起靠攏,”西班牙電信高層主管Ian Miller表示。“正在相互進入對方的領地。”
另一方面,從搭建電腦網絡起家的思科(CSCO.O),宣布與歐洲的電信業者簽訂了一些規模較小的合約,提供基于云計算的網路服務及小型基地臺(small cell)天線,以改善電話忙線地區的行動電話和數據覆蓋。
這類合約曾經是通信網絡設備制造商的主要收入來源,如愛立信、諾基亞、法國阿爾卡特-朗訊(Alcatel-Lucent) (ALU.N)ALU.PA以及后來興起的中國同行華為。
為還以顏色,全球最大移動通訊設備制造商愛立信與電腦芯片巨頭英特爾(Intel)聯起手來,建造高端數據中心,以幫助通訊行業與互聯網集團谷歌(Google)(GOOG.O)、亞馬遜(Amazon.com)(AMZN.O)等相抗衡。
**瓜分餡餅**
愛立信和諾基亞等公司可能需要收購新興小企業來獲得軟件技術,但他們也需要與財力雄厚的科技企業對手爭奪目標。未來幾年,較大規模整合可能會給其中一方帶來支持,也將有利于混合型業態的發展。
第一階段已經開始:愛立信2014年收購了五家云技術和軟件新興企業,VMware在2012年斥資12.6億美元收購Nicira,思科過去三年也在通信行業展開了大約12次小型并購。
阿爾卡特-朗訊的貝爾實驗室總裁承認,與軟件商和科技企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但表示通信網絡企業也在提高技術。
“目前還不清楚是整個餡餅會變大,還是說我們要與新來者爭奪跟以前差不多大小的餡餅,”他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