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在醞釀的反恐怖主義法,可能會要求科技企業提供加密密鑰并安裝信息安全“后門”。一些企業認為,這可能會讓在中國境內開展業務變得更為不便。
在本周召開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上,反恐法草案系再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草案二審稿對恐怖主義等定義作出修改完善。
根據去年末公布的反恐法(草案),在中國境內提供電信業務、互聯網服務的,應當將相關設備、境內用戶數據留存在中國境內;此外,發現含有恐怖主義內容的信息的,要保存相關記錄,并向公安機關或者有關主管部門報告。
草案涵蓋范圍廣泛,遠遠超過了近期出臺的一系列要求銀行采購國內科技產品的金融業監管規定。
對從微軟(MSFT.O)到蘋果等矽谷企業來說,這意味著在網絡安全和技術政策方面的又一沖突。網絡安全和技術政策是中美關系中一大棘手問題。
“這對任何在中國開展業務的企業來說都是一場災難。”一位業內消息人士稱。“你將無法再使用安全的VPN,無法再安全地傳送財務信息和任何企業機密。按照法律,沒有什么是安全的。”
據一位美國官員稱,奧巴馬政府已經就中國反恐法草案向中國政府表示了關切。
盡管反恐法規定對國內外科技企業都將適用,但美國官員及西方商業團體認為,制定中的中國反恐法還有新出臺的銀行業監管規定,以及一連串反壟斷調查,這些對外資企業而言都是不公平的監管壓力。
“(該法)實施時,那才是真正的考驗,”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商業及政治經濟項目部門負責人Scott Kennedy說。
“鑒于近期針對外資企業的反壟斷案,銀行業的監管規定,還有政府的采購名單上減少了外資企業的產品,外資企業有充足理由高度關切,”Kennedy說。
多位要求匿名的美國科技企業高管及行業消息人士稱,他們擔心中國反恐法會比銀行業監管規定更加嚴厲,因為該法以公共安全考慮為根本。
路透就此向全國人大尋求置評,沒有立即得到回復。
蘋果和谷歌拒絕對此發表評論,路透未立即聯系到微軟置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