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有西方央行量化寬松此起彼伏帶來人民幣貶值壓力,內有房地產、地方債等致經濟下行壓力不減,內憂外患之中,嚴防和化解系統性及區域性金融風險成為中國金融監管層今年的首要任務。
在周五國新辦舉行的吹風會上,來自中國金融監管部門的高層均表達了對防范金融風險的高度重視。盡管整體債務和金融風險可控,但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可能導致銀行業不良貸款上升的憂慮亦溢于言表。
"金融危機的發生會對整個經濟、社會包括老百姓都會造成非常深重的災難。所以監管當局的最高使命、最高目標就是防范金融危機的發生。"中國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稱。
他指出,中國正在改革、轉軌的過程當中,目前又處在一個經濟下行、結構調整和對前期刺激政策消化的三期疊加的時期。在經濟下行的壓力下企業會遇到新的困難,有些企業出現了產能過剩,部分地區房地產和地方債務也存在一些風險隱患,這些都可能會帶來新的金融風險。
“所以,我們一方面要加大銀行業自身的改革,包括公司治理改革,內部機制改革,加強自我風險約束。同時更加有效、嚴格地執行審慎的監管標準,都是致力于防范系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這是我們的最高目標,也是我們監管的底線。”王兆星稱。“我認為中國金融風險的水平是可控的,對于守住風險底線是有信心的”。
中國央行副行長潘功勝也在同一場合表示,在全面推進金融改革的同時,加強對金融重點領域和環節的風險監測,積極開展金融監管協調,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銀監會發布數據,截止2014年12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為1.64%,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29%。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保持在230.5%的較高水平。
對于歐洲央行量化寬松(QE)政策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潘功勝表示,歐盟作為中國主要貿易伙伴,歐央行新一版的政策推出,有助于提振歐元區的經濟,將增加外需,有利于中國的出口,這是比較積極和正面的。
“另外,歐央行的新一版QE政策加上美國量化寬松政策正常化的趨勢,將會進一步推動美元匯率的走強,從而可能會對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形成下行壓力。 ”他稱。
但他也提到,新一版QE的政策,所提供的大量流動性毫無疑問會產生溢出效應。而美元匯率的走強又會帶動資金回流美國,增強全球未來的跨境資本流動的不確定性。
歐洲央行周四宣布一項印鈔購買公債的計劃,將向孱弱不振的歐元區經濟注資逾萬億歐元,為振興經濟進行最后一搏。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稱,加上現有的購買民間債券的計劃,以及向銀行提供數千億歐元低息貸款的長期再融資操作,新的量化寬松(QE)計劃將每月向經濟注入600億歐元。此外,歐洲央行在政策會議上維持主要再融資利率在0.05%不變。
**部分地區地方政府債務有風險**
很顯然,中國一路下行的房價及由此可能導致的金融風險和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被視為最讓市場擔心的風險爆發點。
信評機構穆迪(Moody's)預計,中國大陸地方政府2014年內到期債務總額高達2.4兆元人民幣,2015年到期的債務更進一步成長到2.8兆元,債務規模巨大。
針對此種擔心,王兆星表示,中國整體政府債務水平是可控的,而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很多債務也是有不錯的資產做擔保和抵押的。
“當然部分地區過度依賴土地出讓收入,債務負擔比較沉重,下一步就是要清理地方政府債務,建立透明規范的融資渠道。”王兆星稱。
中國政府已發布多項有關清理地方政府債務的規定,今年起施行的修訂后的預算法也對地方政府發債做出明確規定。旨在防范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王兆星也提到對中國的銀行業做了壓力測試,在經濟下行到一定的水平,房地產出現一定的問題,以及地方債務出現什么情況下,在不同的情形下會對金融的穩定,對銀行業的資產質量、流動性都會產生哪些影響。
“我們進行了從上到下、單體到系統的壓力測試,這樣更加提示我們如何進一步加強風險監管,來防范可能出現的一些風險,強化對系統性風險和區域性風險防范的有效性。”王兆星稱。
此外,在過去幾年中國已經大大提高了對銀行資本充足的要求,現在整個中國銀行業的資本充足水平按照國際標準已經接近13%,遠遠超過國際所設定的資本要求。
同時已經要求銀行針對當前的風險水平和未來發展趨勢,計提了大量的風險撥備,即從現在在利潤當中提出的撥備來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風險。目前的撥備水平,已經是現在不良貸款水平的近3倍。
“我們在資本上、在風險撥備上已經大大增強了銀行體系抵御風險的能力。高度關注對可能引起系統性風險和區域性風險的一些重點領域的監管,包括對具有系統重要性的金融機構的有效監管和提高資本、流動性的標準,加強對全社會融資,包括影子銀行、地方債務的有效控制,這些都是致力于化解已經出現的風險,同時防范新的風險的出現,最后來保障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王兆星稱。
根據中國審計署統計,從2012年底到2013年6月為止,短短半年之內,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就暴增1.2兆元,成長率13%,而間接債務也成長近12%,成長速度相當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