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九條與國企改革具有強關聯性
5月9日,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即“新國九條”).
“新國九條”要求,推動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和公司治理結構,提高企業競爭能力,促進資本形成和股權流轉,更好發揮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促進創新創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在答記者問時,稱此為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綱領性文件,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高度,對新時期資本市場改革、開放、發展和監管等方面進行了統籌規劃和總體部署,對于指導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資本市場各項工作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半年前,十八屆三中全會為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指出新方向。全會《決定》提出,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組建若干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支持有條件的國有企業改組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
不難發現,“新國九條”與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具有關聯性。那么究竟該如何認識“新國九條”對當前國資國企改革尤其是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意義呢?以下五點尤其值得注意。
首先,國資國企改革當前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就是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引入民資,撬動國資國企做大做強。有媒體報道稱,今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要超50萬億元,但中央政府預算只有4576億元,地方政府又負債累累。50萬億元靠誰來投?只能靠進一步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調動國資、民資各個層面的積極性,持續改善國有資產效率、提升企業競爭力。健康的資本市場無疑是撬動這場改革的重要杠桿。
第二,國資國企借助資本市場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最大限度消除不透明的爭議,讓更多的人受益改革紅利,同時也最大限度上提供了平等的環境,讓每一個投資者參與到改革的進程之中。自上一輪國企改革以來,透明度不夠便成為國資國企改革受到市場最多詬病的地方之一。借助資本市場的透明機制,最大限度打破“暗箱操作”的可能,一則可以避免國有資產流失,一則可以促進市場公平,讓所有投資者受益。
第三,在市場化并購重組方面,“新國九條”提出要尊重企業自主決策,鼓勵各類資本公平參與并購,破除市場壁壘和行業分割,實現公司產權和控制權跨地區、跨所有制順暢轉讓。當今世界已經進入大企業時代,市場化并購重組無疑將是推動未來國企改革的重要推手。“新國九條”在實質上為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中的并購重組進一步提供了制度上保證。
第四,在員工激勵方面,“新國九條”提出要完善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制度,允許上市公司按規定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員工持股計劃。毛澤東同志說過,路線政策決定以后,干部就是決定性因素。當下,沒有股權激勵已經成為影響國資國企干部職工積極性的重要因素。股權激勵制度的完善,必然有利于調動國資國企干部職工積極性,提升國資國企效率,進一步推動國資國企改革。
第五,在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方面,“新國九條”提出要完善退市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增強持續回報投資者能力。支持上市公司根據自身發展戰略,在確保公眾投資者權益的前提下以吸收合并、股東收購、轉板等形式實施主動退市。2007年之后大量重要國企陸續登入內地資本市場,但因為種種原因這些股票并沒有帶給股民預期的回報,造成了大量股民財富縮水。尤其是一些央企上市公司不斷虧損能否按期退市成為外界關注的熱點。“新國九條”一錘定音,國企尤其是央企今后在面臨退市危機時沒有了半點僥幸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