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經濟高速增長,城市鄉鎮的建筑自然發展快速。然而,只注重建筑業的經濟利益和快速發展,在建筑的選址、設計和布局方面,缺乏充分專業的論證和合理應用,從而造成更多自然生態環境的破壞,增加了更多人居與自然環境不協調、不和諧的因素,諸如地陷、城內外水災、風雪危害、樓宇傾斜下沉等問題屢見不鮮,令人觸目驚心!如何消除這些違反人居與自然環境不和諧以及上述各種弊端因素,這已是很值得我們探討和迫在眉睫的問題。
我們知道,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的祖先留下無數的古代建筑,中國的國都、鄉村民宅、橋梁廟觀等等,無一不體現了易學的自然哲學觀點和中國風水學的思想文化。中華民族創造了古老的東方文明,而“易學”是我們東方文明的集大成!令人不無遺憾的是,“易學”文化歷經浩劫,加上西方文化的沖擊,使我們中華民族數千年留下的文化瑰寶,曾一度離開了國際文化發展的視線,更離開了中國建筑文化的歷史長河!改革開放后,全國掀起了“易學”熱,在眾多易學學者和老師的指導下,各方面取得了輝煌的成果!在建筑業發展快速的今天,正如唐明邦教授所說:“我炎黃子孫,當今的歷史使命,正是要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重振國學、復興儒學,弘揚易學,光大祖國傳統文化,中西融合,古今貫通,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所以筆者認為:綜合地運用好易學的哲學理論,在建筑的選址、設計和布局上,做到有效合理的結合,才能真正體現人居與自然和諧協調和社會和諧。下面我們就易學的哲學理論應用于建筑的選址、設計和布局等方面進行探討。
一、易學概述
在探討上述論點前,簡要地回顧《易學》的歷史淵源,對運用好它的哲學理論非常重要。
我們的祖先為了自身的生存,不得不觀察和總結大自然運動變化的現象和規律,從而更有效地預防和逃避自然災害,“八卦”就在我們古老的東方應運而生。“八卦”的產生,使人類預防和逃避自然災害成為了可能,這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人類最古老的自然科學。據《史記》中說,周文王被殷紂王囚禁的時候,周文王開始推演六十四卦,并創作“卦詞”,后來又與他的兒子周公一起創作了“爻詞”,然后形成了留傳至今的《周易》。《周易》是將八卦相互組合一共得出六十四卦,以每一卦的卦名、卦詞、爻位來對應所占的問題,就可以占卜天地之象和人間的各種事情了。以前不少人認為《周易》只是用于占卜的經典,這是錯誤的。其實《周易》問世后,不僅可以用于占卜,而最主要的它是人類最古老的自然哲學巨著。因為它不僅使人類可以預測自然災害和預測天災人禍,更使人類根據它的哲理認識了大自然運動變化的規律,從而預防和逃避自然災害,以自然規律來指導和約束人類的生產和社會活動。《周易》的問世,促進人類向前邁進了一大步!而《周易》的研究取得歷史性成就,是在春秋時期。大哲學家孔子,為使后人更易讀懂《周易》的哲學內容,他給《周易》寫了十篇“傳”,即“十翼”,后來人們把《周易》和“十翼”合為一體,就演變成了《易經》。自從孔子寫了“十翼”,使《周易》演變成《易經》后,《易經》就成為了諸子百家學術思想的源泉,被譽為“六經之首”,“群經之首”,幾千年來人們對《易經》的研究經久不衰,根深蒂固,因為這部經典,是研究大自然的運動變化規律,進而制定人類的行為準則的自然哲學經典。
根據各類文獻探討,在中國歷史上,除了面前說的占卜外,還有“中國術數”,所謂“術”是指預測術,“數”是指數學,基本原理是利用數學公式來占卦,然后用占得的《易經》某一卦或某一卦中的某一爻進行預測,又借用《易經》的象數,按一定方法去斷定吉兇等等。有鑒于此,現提出一個“易學”的概念,“易學”就是以《易經》為主體,包含《易經》及其中衍生出來的如預測術、風水術等等。自從“易學”這門神秘而科學的學問走向世界后,它的光芒照亮了全人類。事實上,幾千年來人類的許多發現和發明,都是受益于“易學”的啟迪!而易學是集天文學、地理學、環境學、建筑學、規劃學、園林學、醫學、預測學、美學、倫理學、人體學和傳統的風水學等于一體,是綜匯性極高的一門科學,而其中的風水學含義,對現代發展快速和多樣性的建筑是怎樣的概念呢?國際易學風水研究院院長練力華認為:“風水是指人們選擇、利用和順應自然環境,借助必要形體為載體,依據天地人氣場和諧統一的原則,達到興旺目標的一種趨吉避兇的一門學門和技術。”綜上所述,關于易學風水的定義就非常明確了。
二、易學與建筑的選址
建筑的選址內容很豐富,而易學風水的指導原則是天地人合一,在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演變中,貫徹始終,追求不改,在具體的技術操作上,有“乘氣法”、“藏風得水法”、“尋龍點穴法”、“山環水抱法”、“形勢法”、“三元運氣法”等等,而建筑的易學風水雖然流派很多,但原則上只分形勢派和理氣派,所以我們在操作上應結合兩大流派,并且有所側重,加上現代建筑的特點來采用,形成一個較全面的法則,才能達到天地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建筑的選址,總體上是以氣為主,氣的本質是超微粒子。氣聚則成形,散則化氣,有形必有氣,易學風水的靈魂是有關“氣”的理論,它認為蘊藏“氣”的地方是最理想的,為達到整座城市、小區、家居等可以“聚氣”的目的,注重自然環境與人造環境各要素的相互關系,要求山巒廣大而構成環繞狀,并在選址區域內要有流動的水,所謂“山環水抱必有氣”,這是易學風水千百年來經過實踐的經驗總結。它認為:山隨水行,水界山住,水隨山轉,山防水去。所以在一局當中,未看山,先看水,有山無水休尋地,因為水是龍的血脈,兩水中必然有山,故在兩水交會之處山也盡了,所謂水交則龍止就是這個道理,至于水的形態也有法則:流來的水要屈曲繞抱,相生有情,流動的水要盤桓,匯聚的水要澄清。風水師相土嘗水在中國最早的典籍中就已經有記載“吉土吉水藏氣,必動植物豐茂”,如《浙江通志》記載東晉風水大師郭璞相建溫洲城,“初謀城于江北,郭璞取土秤之,土輕,乃過江”。后來經權衡,認為江南吉,開始建城。此記載在浙江溫州一帶傳為佳話。在現代,每處建筑中所依據的地質報告,亦可證實中國易學風水理論中“相土嘗水”法的科學作用。
除了上述兩方面外,現代建筑選址要考慮的因素還很多,如選址所處位置的地形、地質、交通、整個建筑區的各方面配套如何、周邊環境、人文關系、政府規劃、建筑地塊的歷史等等,都是建筑選址所要考察論證的課題。
三、易學與建筑的設計和布局
建筑的設計與布局是密切聯系的,根據易學風水選址原則及市政規劃等因素相互結合定下位置后,我們從整座城市的每個功能區的劃分,然后是道路、街道、電網建設、水的供排路向(即水口)、各小區、樓盤商鋪、住宅等等,根據易學風水的理論為原則,作整體的合理布局,然后才按各具一太極進行設計。
易學風水蘊含著中華民族無窮的智慧和結晶,經歷代建筑實踐證明,只有把易學風水的觀念和理論充分運用到建筑的選址、設計和布局上,才能真正營造出融天時,地利、人和為一體的最佳生活環境,以達到天地人合一的至善境界。而經濟發達,建筑業快速發展的今天,大多數房地產開發商以及有關的單位人員,只考慮經濟收益,只考慮速度和數量,急功近利,沒有將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的易學風水元素與建筑的設計和布局有機地結合起來,缺乏整體布局和易學風水的意識,缺乏營造天地人合一人居環境的基本精神,從而盲目地建造出很多病態的,隱患叢生的畸形建筑體系,這無疑給人們的生活、工作、身體等方面都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在建筑得到合理的布局后,建筑的設計更是重中之重,筆者認為:除設計院技術上的設計外,我們要依據易學風水的理論,采用各流派的優點,特別則重理氣派中的玄空飛星技術,配合現代中外的適用的建筑設計理念,綜合地科學地進行設計,才能真正達到協調、和諧以及可持續性的目的。按此觀點,建筑設計包括:
1、整座城市的設計:除考慮建筑的空間與秩序,建筑的多樣性和統一性外,還要結合陰陽五行的協調性,察看整個區域位置的來龍去脈,來水去水,然后定出旺向。
2、小區、街道、機關單位等的建筑設計:首先不要著重于建筑造形的獨特性,其次避免對西方風格的生搬硬套,以免形成諸多對內對外的各種形煞,如一些建筑設計成刀形、箭形、樓與樓之間形成角射、路的設計形成槍煞等等,總之,上述論點是要求對整個單元每座建筑的高低次序、出入口以及各種配套設施,都應按照人與自然環境和諧統一的理念進行周密的設計。
3、易學與建筑設計還包括戶型、臥室、門、廚房餐廳、衛生間、以及辦公室商鋪等,根據上述的易學風水理論和原理技術,區分各太極的功能和用途,就可以運用各自相應的法則進行設計。
綜上所述,目前中國的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國家繁榮昌盛,城鄉建設日新月異,現代城鄉的建筑從外形風格、高度、結構和用途等方面都變化很大,在這變化和發展的過程中,由于建筑的選址、設計和布局的不合理因素,當然還有其他方面的不利影響,從而不斷出現因建筑造成的種種危害和弊端。面對這些迫切的問題,應該引起建筑界和易學界學者的高度重視,負起當今的歷史使命,樹立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運用易學風水的哲學理論、與時俱進、不斷探索創新、古今貫通、以科學發展觀為背景,為光大和弘揚祖國的易學文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努力作出貢獻!
論文摘要:易學風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歷代的實踐經驗總結。從國都到城市,乃至鄉村民宅、廟宇寺觀,無不具有易學風水哲學理論的烙印。本文首先論述了易學的起源、發展和形成的理論背景,然后闡述了易學風水理論應用于建筑選址、設計和布局中的必要性,并在操作上作提綱性概述,強調天地人合一的理念,表達了只有將易學風水的哲學理論應用于建筑,才能真正營造人居與自然的協調和社會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