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不能走高收入低通脹之路?--轉載
深受高通脹低收入負利率之苦的中國人,肯定無法想像美國這個陷入債務危機、經濟衰退的國家,卻仍然讓人民享受著高收入低通脹的福份。
數據顯示,1990年到2000年,美國幾乎實現了“零通脹”;2000年到2010年,美國CPI一直在2%上下浮動。美聯儲的官員最新評估,未來3年美國的通脹率仍將保持在1.5%至2%之間。
2010年美國年人均收入約為4.4萬美元,截止2011年第二季度,美國家庭總財富約為59萬億美元,合每個家庭近20萬美元,即每個美國人的人均資產達6.5萬美元左右,所以美國人民并不差錢。即使受金融危機影響,美國貧富差距有所擴大,但美國人一旦失業收入下降,就可以享受到美國政府提供的每月200美元失業救助以及不同類型的食品認購券。
韓非子上有段話:“圣人之治,藏于民,不藏于府庫。”這個意思是說,圣人治理天下的時候,是將財富藏于民間,而不藏在政府的財庫之內。其中的第一句,已經過時,民主時代早就不存在所謂的“圣人”,任何治國者不但皆是凡人,而且是應該是人民的公仆;至于第二與第三句,若解釋為政府施政為人民創造財富,使全民安居樂業,則現代的執政者,不論是東方西方,無不都被要求必須致力于改善民生疾苦,藏富于民,這樣的道理自然歷久彌新。
中國能否走美國的高收入低通脹之路,真正實現藏富于民的社會理想呢?雖然中國政府的財政收入今年要突破10萬億,外匯儲備也超過了3萬億美元,福布斯抑或是胡潤的富豪榜上富豪人數和擁有的財富都在瘋狂增長,但那畢竟只是極少數,并不能代表中國。
統計顯示,2010年中國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919元,中國城鎮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這個平均數顯然是被統計出來的,中國至少三分之一以上的人達不到這個收入水平。廣大的低收入群體,面對高通脹和負低率,實際生活現狀是每況愈下。物價上漲對高收入與低收入者的影響,是迥然相異的。在物價上漲的CPI中,食品價格上漲首當其沖。比如2010年,名義上的CPI上漲3.3%,而食品價格上漲卻高達7.2%。如果把這個官方數據再調整真實一點,食品價格上漲至少在10%以上。而收入越低,在開支中食品開支所占比重便會越大,即恩格爾系數越高。于是,高收入者與低收入者收入的絕對值差異,會被再一次放大。
問題是中國的負利率時代仍在延續,延續到什么時候,不得而知??梢钥隙ǖ氖?,到2011年年底不會改變。即使銀行的利率加到4%,中國民眾的銀行存款仍是負利率。而這對于低收入者的影響更大,因為低收入者幾乎沒有資產性收入。
中國官方2010年為通脹設置的警戒線為3%,2011年為通脹設置的警戒線,已放寬到了3~4%,如果“十二五”期間實現所謂的收入翻番,那么,勢必大幅度地推動物價上漲。通賬加劇的話,低收入者在銀行所存的那點保命錢,5年后只怕貶值得所剩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