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有坐相
一般情況下,人都習慣將身體四周的空間視為自己所專用,由于這種心理作用,這種空間一旦受到侵犯,就會感到不安,這種空間即稱為身體領域。通常,人與人之間的親密度與空間距離成正比。美國心理學家把人與人之間的親密度,分為4個空間領域:第一是“親交域”:能感覺到對方的氣味和體溫,保持40~50厘米的距離;第二是“個人域”:接觸到對方,但聞不見味道,保持50~120厘米的距離;第三是“社會域”:說話的聲音能使對方聽到,同時也能讓四周人聽到,保持2.7~3.6米的距離;第四是“公共域”:像演講等對大眾說話的場合,保持3.6米以上的距離。據此標準,就能衡量自己與別人的心理距離,如對方與你并不太親近,而他進入了50厘米范圍,你就會在無意識中后退,或雙臂交叉,采取保護自己的防衛姿勢。
坐姿本身就是一種身體語言,坐姿是否優美是印象的重要因素,就座習慣則能體現出落座的人有無教養。通常坐姿要端正,舒適自然。入座時,動作要輕盈和緩、自然從容;落座要輕,不能猛地坐下,以免發出響聲;起座要端莊穩重。
總喜歡張開兩腿坐著的男人,很可能是從小被嬌寵慣了。自以為比他人優越、自高自大的性格,遲早會給他帶來麻煩。有一些人坐穩后兩腿張開、姿態懶散,這些人通常都比較胖,這類人屬于豪言壯語型,頭腦中想的事情經常是被夸大。他們平常都是笑容可掬,最喜歡和人接觸,而他們的人緣也確實頗佳。還有一些人坐著的時候雙腿并攏,雙手交叉于大腿內側。這類人通常比較古板,性情自我、固執,不愿輕易接受別人的意見,即便知道別人說的是對的,也不肯低下自己的腦袋。而二腿并攏的古板坐姿之人,都有完美主義傾向,凡事都想做得盡善盡美。他們愛夸夸其談,而缺乏求實的精神,做事缺乏耐心,哪怕只是短短十分鐘的會議,他們也會顯得極度厭煩。所以,在現實中,他們經常遭遇挫折和失敗。
另外,有的人習慣猛然坐下,有的人則慢慢坐下,也有的人會小心翼翼地坐在椅子前部,還有的人將身體深陷坐下,此等行為分別表明了各人的心理狀態。
猛然坐下的人,說明他在隱藏內心的不安。采用此種坐姿的人,在他坐下來以后,往往會表現出心緒不寧、不時地移動屁股或者始終處于心不在焉的狀態。由此,我們便可看出他的真正心緒。
對于那種舒適地深陷在座位中的人,他的坐態在向他人表示著自己的心理優勢。采用這種坐姿的人,很難一下子就從座位上站起來,這說明,他對面的人不會給他造成威脅,自己不必過分緊張,也不需要擔憂對方會侵犯自己,并且有充分的自信心來統御對方。所以深陷在座位中的坐態,即向人發出了“優越感”的信號。
相反,那些淺坐在椅子上的人,那些只坐半個屁股的人,他們無意識地表現出自己居于心理劣勢,而且缺乏精神上的安全感。在對方面前,他處于從屬的地位。但也有這種情況,他的屁股淺淺地坐在椅子的邊緣,手肘擱在大腿上,雙手松弛地懸垂著。采用這種坐姿的人,表現出一種好奇心,他們對正在談的問題很有興趣。
總之,深坐的人潛意識中希望自己居高臨下,有一種強烈的控制欲;而淺坐的人,潛意識中會表現出一種服從對方的心理來。
站有站相
俗話說“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一個人的坐姿、站相,和從小生長的環境有很大的關系,不管后天再怎么修正,還是會多少保留從小養成的習慣。許多研究表明,符合社會期望的站姿(如挺拔、優雅、符合性別等),不用開口就能有效折服對方。如何站得讓自己看起來更有精神,對職場人士來說是必備的日常訓練,千萬不能疏忽。
大于肩寬的站姿。表現出自主性強,有話直說,富有正義感,但也比較主觀,有些頑固。面對這種類型的人,不需要太過拘束,只要你能確實說明讓他們幫助你的理由,他們就會不自主地說服自己。
等于或小于肩寬的站姿。表現為奉公守法、責任感強,樂觀開朗,很有耐心和毅力,不輕易向困難低頭,他們也很能接受新的思想和觀點。與他們打交道時可以先引起他們的好奇。因為他們對于能被大眾接受的東西很有興趣,主要是不希望和社會脫節。
立正的站姿。表現出略帶點神經質,凡事小心翼翼、步步為營,警覺性高,不輕信他人。不常向人表露真實情感和情緒,簡單來說是屬于城府較深的類型。與他們接觸的技巧為:微笑并以請求的口吻對他說:“我今天已經被拒絕幾十次了,您是我最后的希望?!敝苯佣錆M期待的要求,通常能讓他們放下防衛姿態。
雙腿并攏,兩腳掌放置成“丁”字型。這種人個性復雜多變,對自己信任的人推心置腹,對陌生人則拒于千里之外,知心朋友少,在事業上也因此常遇到阻礙。和這種類型的人接觸,若能經由介紹認識,達成目標的效率至少會提升至七成以上。
重心偏重在后腳上,身體也因此向后偏。這種人一般誠實可靠,說一是一,人際關系良好,也喜歡交朋友,平??偸菫閯e人的事情奔波。他們對人有很強的信任度,后續拜訪幾次,他們多半就將你列入好友名單之中。
吃相反映人的教養
孔子認為:一個人的吃相會反映出他修養和心性,一個貪婪的人往往不知節制,而一個莽撞急躁的人往往狼吞虎咽。因此,古人相信通過約束、規范吃的禮儀,可以由內而外地提升人的情操。周禮中,很多內容都和吃有關。從祭祀大典到殯葬儀式,從婚禮喜筵到朝聘大禮,到處都能看到對“吃”的規范,這規范從吃的內容,到吃的次序,細細密密,無所不包。注重吃之禮,在孔子看來不只和個人的修養有關。儒家常說“修身、治國、平天下”,“怎樣吃”是修身的一部分,而修身之道又和治國、平天下是相通的。
因此,中國人喜歡以“吃相”看人。吃相,指吃喝時的姿態和樣子。好的吃相:第一要嚴記七分飽;第二,只揀眼前的菜吃,歪著身子撐著筷子夾菜不可取,給人“搶菜”的感覺;第三,用餐時,嘴中有食物請勿說話,否則菜屑從口中噴出很失禮;第四手里拿著筷子,如果想盛湯先將筷子放下再拿起湯勺,不要拿了筷子又拿湯勺,所有器皿一手握,那樣感覺會“很土氣”。最后,所有的食屑,碎骨,應當放在骨碟里,直接丟在餐桌下或丟在桌旁都是很難看的,如果沒有骨碟可以用紙巾鋪墊代替。好的吃相,代表良好教育背景,觀察“吃相”是考察教養最簡單的方法,因為“吃”是最容易看出一個人的素質和家教。所以“吃相”,有的時候并不僅僅是指進食的樣子,而是指做事做人的漂亮與否。
從吃相當中還能看出人的性格特征。
A.來者不拒型:這類人對食物不選擇,代表個性隨和,不拘小節,生命力旺盛,多才多藝,可以同時應付多種工作。
B.吃完一種食物再吃另一種:這種進食習慣顯示這類人極富心機,對每一件事都極為專注,不會忽略某人或某事的細微末節。
C.將食物分割成若干小塊逐一食用:這類人小心而謹慎,做任何事都很細致;但有時難免流于保守和頑固,善處守勢,不習慣采取攻勢。
D.仔細咀嚼型:這類人進食速度緩慢,會細細咀嚼品嘗,辦事態度周詳、嚴謹,無把握的事絕不做,愛挑剔,對人有時過于冷酷。
E.淺嘗即止型:這類人食量小,個性保守,行為謹慎,墨守成規,穩健有余而闖勁不足,一般是守業者而非創業者。
F.獨食獨享型:這類人總愛單獨進食,不愿與人分享,性格多半堅毅沉穩,責任心強,言行一致,信守諾言,工作令人滿意,性格冷僻。
G.飲食過量型:這類人進食不知節制,愛吃的食物非飽不休,性格直爽,喜怒溢于言表,從不掩飾自己的感情,且不善于仔細的思維。
H.風卷殘云型:這類人進食速度相當快,有點狼吞虎咽,個性豪放,精力旺盛,辦事果斷,待人真誠,具有強烈的競爭心和進取精神。
吃相和大部分的禮儀一樣,都具有禁忌的性質,說穿了,無非就是要我們盡量克制各自的動物本能,成為一個合乎社會規范的文明人。比如東南亞的許多國家,有關男性吃相的文明規定卻頗為滑稽:“不準用左手拿食物吃”。理由不言自明,因為女性并無這個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