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將之法務得人心
[解析]
本節強調了收攬英雄之心、通志于眾的重要性。所謂英雄,是指德才杰出的文臣武將,文過于人叫做英,武超于眾叫做雄。通志于眾,指的是與普通民眾意愿相溝通,所以做事沒有不成功的。這是作者在總結歷代統治者治國安邦的教訓后,為人君提供的治國、治軍、治人的指南。
在封建社會中,君主的權力高于一切,人民處于無權的地位,但這并不等于說統治者可以為所欲為而不受歷史的懲罰。幾千年間,王朝傾覆,皇冠落地,此起彼伏,屢見不鮮。從歷史的變化中,王朝的更迭中,有不少具有創新意識的統御者,從歷史的教訓中認真總結,不同程度地意識到了民眾的力量。從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看,這些人的觀點是符合歷史發展潮流的,今天還有意義,是值得借鑒的統御思想,是治國安邦的基本方針。
戰國時思想家孟子就提出過"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貴君輕思想,茍子也說過:民眾如水,"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后人在此基礎上又作了進一步的發揮,例如唐太宗親眼目睹了隋煬帝奢侈殘暴招致國亡身滅的結局,因此把這一教訓作為一生引以為戒的鏡子。他教育太子說:"民眾好比水,人君好比舟,水能載舟,也能覆舟。天子有道,被人推為君主;天子無道,被人棄而不用,隋朝不正是這種結局嗎?"唐太宗的話,道出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這一真諦。
大到治理國家,小到具體事情,人心向背從來都具有決定意義,只有擁有寬廣的胸懷,才能招納各方賢能為自己效力。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贏得部下拚死效命就是這方面的例子。
楚莊王某夜宴飲群臣,正當酒酣耳熱,君臣開懷之時,一陣風襲來,吹熄了所有燈火。有人趁著黑暗,調戲楚莊王的愛妾。愛妾拔下調戲者帽子上的帽纓,在黑暗中對楚莊王說:"請速點燈,捉住帽子上沒有帽纓的男子加以重罰。"楚莊王卻說:"說好是宴飲群臣,無所顧忌,寡人怎么可以因為女人而使大臣受辱呢?"說罷,大聲說:"待會兒要罰帽子上有帽纓的人哦!"重新點燈后,由于大家都拔下了帽子上的帽纓,所以始終不知道調戲楚莊王愛妾的人是誰。兩年后,晉軍攻楚,楚軍有一將領奮勇沖殺,不顧性命,楚軍士氣被他帶動,大為振奮,終于擊退了晉軍。事后,楚莊王召見這名將領問道:"因你的奮勇殺敵,才使我軍取得勝利。然而,你到底為何肯如此奮不顧身,為我楚國戰斗呢?"將領回答說:"兩年前君王宴飲群臣時,調戲君王愛妾的那個人就是我。君王當時受惜臣下的名譽,使我不致當眾出丑,所以我就一直等待為君王效命的機會。"
從思想家的理論、帝王的認識,到具體事情,都可以看到得人心的重要性,這對今天的領導者來說仍有借鑒意義。以企業管理為例,管理者要想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無往而不勝,必須與廣大員工有共同的意愿,上下溝通相互對話,才能使眾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盡心盡責,個體目標與企業的整體目標達到高度的一致。相反,企業管理者如果與廣大員工背道而馳,個人私欲膨脹,損害廣大員工的正當利益,上下級之間就會形成尖銳對立,這種企業只能走向自我毀滅。在我國經濟改革大潮中,涌現了許多優秀的企業家。但也有少數人,在承包了企業后,或剛取得一點經濟成績后,就私欲橫流,大肆奢侈浪費,甚至貪污腐化無所不為。這樣的胡作非為必定使職工意見極大,企業上下尖銳對立,人心渙散,不用多久企業就會嚴重虧損負債,這種人到頭來必然自食苦果。被列為全美國62家最成功企業的經驗之一是"善于利用全體員工力量"。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的董事長華遜說,最重要的信條是"我們尊重每一個人"。三角航空公司在同行業中利潤一直名列前茅,是因為該公司"有大家庭氣氛"。而規模龐大的電子產業凰卡德·休利特公司對員工則做到推心置腹。由此可見,只有企業上下團結一致,齊心協力,集思廣益,才能使企業充滿活力。而這些恰恰是本節"通志于眾"對商業經營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