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林談袁紹失敗警示錄之一
袁紹的十敗決定了他的大敗局
在三國時,袁紹家族很大,家業很大,但是他卻敗得很慘,所以,他歇斯底里地發出哀嘆:我好想基業長青。
這么龐大的家族,這么龐大的家業,為什么敗了呢?也許袁紹連死都不明白。這個厲害的家族,在三國的時候,連董卓都畏懼三分。當年董卓很想收拾袁紹,但是他身邊的人說:袁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及天下,如果袁紹收集天下豪杰,那你董卓可能不是他對手。董卓一聽,袁世家族這么厲害,因此不但不敢去收拾袁紹,相反還拜袁紹為渤海太守。可見這個袁紹當時是很厲害的,但是確實他又死的很慘,袁紹他肯定是想:我為什么沒有基業常青呢?
中國有句話說:富不過三代,結果我們有些企業富的一代都沒過,他就完蛋了。原因到底在哪里呢?
諸葛亮當年在隆中對中說:時袁紹實力很大,曹操不及袁紹,為什么曹操贏了呢?諸葛亮認為“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可見諸葛亮認為曹操在能力上比袁紹技高一籌。事實上確實是這樣,袁紹當年死了,曹操去祭奠他時說:初,紹與公共起兵,紹問公曰:"若事不輯,則方面何所可據?"公曰:"足下意以為何如?"紹曰:"吾南據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眾,南向以爭天下,庶可以濟乎?"公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
袁紹想靠他的地盤實力,而曹操靠的是人才,任天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曹操一生發布過三道求賢令。可見曹操的格局比袁紹大,而袁紹他想基業常青,可能嗎?首先是他自己格局就不高,所以說敗也是必然的。
曹操手下有一個謀士叫郭嘉,當年官渡之戰的時候,人們說袁紹好厲害,差不多是曹操十倍的兵力,按常規來講,十比一勝負自然可見,但是郭嘉總結了十勝論發表在《三國贏周刊》上,一時時曹操信心滿滿。現轉載如下:
郭嘉對曹操說:“紹有十敗,公有十勝,雖兵強,無能為也。”
1.道勝。“紹繁禮多儀,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一也。”道勝就是政策取法自然,合乎自然規律而取得勝利。這是指曹操采取安定社會的措施,比袁紹強。
2.義勝。“紹以逆動,公奉順以率天下,此義勝二也。”這主要是指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在政治上爭取了主動,比袁紹強。
3.治勝。“紹以寬濟寬,故不攝。公約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勝三也。”這是指袁紹“寬待”豪強,曹操打擊豪強。
4.度勝。“紹外寬內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親戚子弟,公外易簡而內機明,用人無疑,唯才所宜,不問遠近,此度勝四也。”這是指曹操用人不疑,唯才是舉,袁紹恰恰相反。
5.謀勝。“紹多謀少決,失在后事,公策得輒行,應變無窮,此謀勝五也。”曹操在謀略和決斷方面比袁紹強。
6.德勝。“紹因累業之資,高議揖讓以收名譽,士之好言飾外者多歸之,公以至心待人,推誠而行,不為虛美,以儉率下,與有功者無所吝,士之忠正遠見而有實者皆愿為用,此德勝六也。”曹操以誠待人,得士之心,比袁紹強。
7.仁勝。“紹見人饑寒,恤念之形于顏色,其所不見,慮或不及也,所謂婦人之仁耳。公于目前小事,時有所忽,至于大事,與四海接,恩之所加,皆過其望,雖所不見,慮之所周,無不濟也,此仁勝七也。”曹操施仁政于民,得民之心,比袁紹強。
8.明勝。“紹大臣爭權,讒言惑亂,公御下以道,浸潤不行,此明勝八也。”曹操善御部下,內部團結,比袁紹強。
9.文勝。“紹是非不可知,公所是進之以禮,所不是正之以法,以文勝九也。”曹操在以禮和法治國方面比袁紹強。
10.武勝。“紹好為虛勢,不知兵要,公以少克眾,用兵如神,軍人恃之,敵人畏之,此武勝十也。”曹操在軍事才能方面比袁紹強。
袁紹看后大罵郭嘉,并不以為然。他依然沉醉在他龐大的實力之中。
我們用現代管理的思想來分析一下:
1、因為袁紹規模很大,所以說禮節、程序就亂多了,而我們現在講管理要追求扁平化管理,很多企業一做大就得了大企業病,就把自己搞得像個政府,搞得像個中央機關,搞得莫名其妙,就出問題,袁紹就屬于這種。而曹操不是,曹操堅信合適有效的管理就是最好的管理,怎么有速度就怎么弄,這就是道勝。
2、義勝。當時郭嘉說曹公你是挾天子以令諸候,你出去是代表中央、代表國家。袁紹是反的,我們是正的。曹操都可以代表中央發文件,曹操寫個文件皇上敢不簽字蓋章,其實皇帝就是曹操手上的一張牌。
現在這個社會競爭很激烈,一個企業要立于不敗之地,其中有個絕招就是制定標準。美國人為什么這么牛。因為世界上很多標準是他制定的。所以,高明的企業家要學習曹操挾天子以令諸候,就是他自己代表國家,他可以制定標準。
3、治勝。曹操認為管理這個東西怎么合適怎么有用就行。我們從曹操身上看得到:他猛的時候非常猛、寬的時候非常寬。比如說他對人才,寬的時候非常寬,寬的可愛。但是誰要是背叛他,沒得話講,斬首,非常狠。
4、度勝。袁紹外面看上去很溫和,但其實心胸很小,針眼那么小,又嫉妒人家的才能,另外用人總是懷疑人家。而且他喜歡用親戚朋友,特講私人關系。但是曹操不一樣,他非常追求簡單實用,用人不疑唯才所宜。只要是人才就大膽放心使用。曹操的心胸非常博大。
5、謀勝。袁紹底下謀士很多,但在該該決策的時候,袁紹的決斷力是很低,他不擅長拍板。曹操可以說是霹靂手段,該決則決,而且決了絕不后悔。
6、德勝。袁紹家業大,因此在他旁邊的那幫人都是歌功頌德、吹牛皮、拍馬屁之流。
但是曹操這邊就完全不同,他不追求虛美、以儉率下。對有功的人你一點都不吝嗇,但是誰要是犯了問題,他又絕不手軟。表明曹操這個人做事比較公私分明、章法有度。
7、仁勝。袁紹看到人家饑寒,獻點小的愛心愿意。但是要給大的獎勵,他就舍不得了。而你曹操,小問題可能考慮不到,但是在大的問題上,沒有遺漏的。
8、明勝。袁紹喜歡聽信風言風語,而曹操心里明亮得很,誰對誰錯一清二楚。所以,袁紹內部猜忌不團結。而曹操內部非常的團結。
9、文勝。曹操績效管理做得好,獎懲機制到位,在禮法和以法治國方面比袁紹強。袁紹是誰對我說好話我就喜歡他,誰對我說不好的話,他再能干我都不喜歡他。
10、武勝。袁紹好為虛勢,不知兵要,善于做表面文章。他這個能力是虛假的,也不知道用兵的要領,在打仗過程中已經看得出來袁紹的能力差多了。曹操的軍事水平,不要說袁紹不可比,連諸葛亮、劉備自己都說不及曹公。曹操用兵如神,軍人恃之、敵人畏之。
最終袁紹大敗,曹操大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