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動態調整觀在生產中的應用,在這里不做詳細的講解,只是簡單的講解讓大家有所來接,會在第三篇中進行詳細的講解。生產管理一直都是企業管理的重點,也是企業管理的核心,我們的技術部門、質量部門、人力資源部門、采購部門、等部門都是為生產所服務。如何能夠讓生產能夠按照我們的生產計劃,能夠在正確的時間生產出正確的東西呢。在正確的時間生產出正確的東西,這是整個生產管理的目標,如何實現這個目標有很多方法,我今天只做重點講解TOC動態調整觀思想在生產管理中所產生的方法,DBR+BM方法。
我們知道不論是對于生產企業還是對于服務行業,在進行客戶服務的時候,一定存在著服務流程,在流程中就存在工序,那么這些工序的產能都是平衡的嗎,很顯然這個時間是沒有絕對的平衡,除非多工序自動化設備,通過人為的設計使每個工序的標準工時是一樣的,很可惜我們現實中不是這樣的,我們現實中的各個工序總會出現瓶頸工序。我們在前邊也講了整個生產線產能是由瓶頸工序所決定的,針對這個問題有一個木桶理論,理論的內容是:對于一個由高低不一的木板做成的木桶,他能放多少的水,不是由最大最長的木板決定,而是由最低的木板決定??墒窃谏a過程中卻總是出現瓶頸工序停機情況,這樣就會對整個生產線產生浪費,瓶頸工序停機多長時間就等于整個生產線停機的時間。至于造成停機的原因很多,比如:上一道工序因為設備故障停機一天,導致瓶頸工序沒有零件可以生產??傊?,導致瓶頸設備停機處理管理需要外,還有設備故障外,一定是由于缺少加工材料導致,這也是常出現的問題。
那么我們既不讓瓶頸工序的前方擺放太多的在制品,也不讓瓶頸工序因為沒有原料而無法生產,這是我們就需要生產管理來幫忙了。我們傳統的方法是靠控制投料的方法來完成這個工作的,首先生產管理人員制定出精確的生產計劃,然后根據生產技術制定精確的排單計劃,最后根據排單計劃投料安排生產。生產過程中的跟單員在生產現場不斷的進行微調和調整,來幫助計劃能夠實施起來。我們知道在這個善變和高速發生發展的市場中,尤其是訂單式生產環境下,生產計劃經常會被打亂,對于這個連自己都無法指導和保護好的計劃,如何能夠指導好生產現場。當然我會在第三篇中為大家介紹一種動態調整的生產計劃,這里就不做詳細的講解。
綠色等級 |
黃色等級 |
紅色等級 |
66% |
33% |
0% |
綠色狀態正常做 黃色狀態多關注 紅色狀態要調整 |
100% |
當瓶頸工序前的原材料在100%到66%之間的時候,屬于綠色狀態,此時不需要任何生產計劃調整等工作,正常生產即可。當瓶頸工序前的原材料在66%到33%之間的時候,屬于黃色狀態,此時要多關注生產線。當瓶頸工序前的原材料在低于33%的時候,屬于紅色狀態,這是生產計劃,和上游工序就必須都遷就瓶頸工序,總之確保瓶頸工序不停機。
當連續出現三天(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制定出的時間)瓶頸前方的原材料處于綠色狀態,說明原材料預備的太多,需要削減,減少量是預備量的1/3。當原材料量保持在黃色狀態,說明此時瓶頸工序錢的原材料處于最佳狀態,瓶頸工序管理的目標狀態。當連續出現三天(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制定出的時間)瓶頸前方的原材料處于紅色狀態,署名瓶頸前的原材料預備的太少,需要增加,增加量是預備量的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