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最后一天,田文華等4名原三鹿集團的高管走進石家莊市中級人民法院的大審判庭,接受法律的審判。此前,三鹿問題奶粉系列刑事案件中的被告人已陸續出庭受審。曾經風光無限的中國乳業巨頭三鹿集團也在一片慨嘆聲中走向破產。中國奶業的命運由此開始發生變化,行業繁榮出現轉折。
產生這個結果的起源是,當時奶粉企業的原材料來源有很大一部分是到奶牛養殖戶或者奶牛養殖企業采購鮮奶。這些養殖奶牛的人為了能夠獲得更大的收獲,于是就在奶里添加水,通過添加大量的水從而提升奶的量,銷售利潤不就搞了,但是后來三鹿企業發現了這個問題。三鹿集團在原材料管控,加強了管理力度,真可謂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這些養殖企業于是就在奶粉里添加蛋白粉,這樣就能通過蛋白質含量檢驗,因為奶粉企業的檢驗關鍵就是對蛋白質含量進行檢驗。但是我們知道添加蛋白質粉的成本是比較高的,于是有一個叫張玉軍的人,這個人發明了利用三聚氰胺和麥芽糊精混合制成蛋白粉。就是從這時開始,我們中國孩子的奶粉里出現了工業化學材料。最后導致廣陜西省受害兒童達4342名,小小的生命還沒有看清這個世界就已經被這個世界所傷害。后來,蒙牛、伊利、雅士利等相繼被查出都含有 不同程度的三聚氰胺。這個消息一被曝光,人們都啞然了,原來我們中國生產的奶粉都是毒奶粉。當記者暗中調查的時候,發現他們的回答都是這是行業的潛規則,除了那些新入行的不知道,其他行業老人都有這個經驗。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個三聚氰胺的維護,他們只知道我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如果你的牛奶被奶企退了回來,你就加一些三聚氰胺就可以了。最后這個經驗廣泛流傳,最后形成了一條供應鏈,出現了大量的三聚氰胺的生產企業,他們把這個經驗告訴那些不知道這個辦法的養殖戶。就這樣一個可以讓養殖戶每天的收入增加幾十到幾百元的經驗,讓中國13億人都基本吃到了含有三聚氰胺的奶制品。
甚至最后奶制品生產企業為了應對國家衛生局對奶制品中蛋白質的檢驗,自己在奶制品中添加三聚氰胺。一個經驗給中國一個行業帶來的危害只是剛剛開始,最可怕的是中國的消費中從此再也不相信中國的奶制品企業了。對于大人已經沒有任何辦法,不過我們也已習慣,因為我們已經百毒不侵,可是對于那些新生命,大家還是不忍他們也被摧殘。于是,出現中國媽媽奶粉采購狂潮,現在世界各國針對中國媽媽的奶粉采購都制定了相應的法令,這是我們的“驕傲”,到現在還沒有那個國家對另外一個國家的購買采取法令限購的呢,而且還是很多國家。中國的媽媽們成為了世界采購者,很多外國的新聞刊登出,一夜之間中國的媽媽們不辭辛苦的購買了他們所有的奶粉,導致國外的媽媽們沒有奶粉喂孩子,這不光說明我們中國媽媽對孩子的疼愛,也同時說明了不按照商業邏輯經營的商人,在這個經濟社會中他不是像岳飛一樣的英雄,他是像秦檜一樣的唯利是圖的惡心人。自2008年中國奶企三聚氰胺事件以來,我國奶粉進口量逐年快速上漲,2009~2011這3年奶粉進口量翻了3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奶粉市場。其實,這還不包括那些數量龐大的通過“地下進口渠道”進入的奶粉。
一則來自我們中國香港的消息,香港政府迫于當地母親沒有奶粉為孩子的原因,他們特下達新的法令,每天只能購買兩桶奶粉帶出海關。中國的媽媽們得到這個消息后,第一反應就是,看來要多跑幾次香港了。
如果說金融危機可怕,我看沒有中國人的誠信危機客戶,如果我們還不能放棄過去的經營經營,抓向新世紀新的企業經營方法,我們一定會被邏輯懲罰。在過去改革開放初期,人們靠資源掠奪來完成起初的原始積累,因為當時中國的經濟還沒有成熟,中國的市場主要還是由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所構成,而那些新興的私營企業規模都還很小,不足以影響中國的整個經濟形勢。為了能夠得到原始積累,人們多半是采用一些小聰明,走政策及法律的漏洞,通過低投入換的大的收益,但是經濟發展的今天,我們中國已經是一個經濟基本健全的國家,我們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的一份子,我們所看的的對手不光在我們的身邊,他還在大海彼岸。經濟邏輯已經在我們的市場經濟中,經濟學我們中國人學的不多,我這里也不可能詳細講解,我只是告訴大家,經濟學的核心就兩個字“選擇”。我們現在經營企業要懂得市場邏輯,過去的經驗可以借鑒,但是不能沿用,因為我們和過去已經不再同一個年度,除非你落后了。
邏輯產生于那里呢,邏輯產生于太初,什么叫太初呢,這個詞來源于圣經,意思就是在沒有人類,世間萬物還沒有形成就已經有了,因為世間的東西就是靠規律靠邏輯逐漸產生的。
在這章關于邏輯觀的講解結尾我在為大家講一個我曾經咨詢過的已經企業他們是,如何破除經驗影響,最后贏得市場,最后快速的發展起來,只用了3年時間就從一個行業的不知名企業,躍升為企業的龍頭老大,并且建立企業3年就上市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