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勵志書稿
跟上上司腳步
——高效工作密碼
劉靖【著】
第一章 第一節:把上司的意圖摸清楚
兵法上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要跟上上司的腳步,首先要把上司的意圖摸清楚,然后對上司安排的工作和任務進行分析研究,明確上司在交待任務時要求什么、強調什么、期望什么、是什么標準、紅線(禁區)在哪里,然后分析自己要做什么、會做什么、能做什么、哪些條件可以利用,哪些禁區絕對不能亂撞,最后確定做事的方法和步驟。只有這樣,才能既收到良好的業績效果,又讓上司對自己青眼相看、欣賞有加。
在職場中不乏這樣的人,他們自認為是做事的好手,上司將每一項工作交給他們,他們幾乎都能按時完成。然而,他們卻得不到上司足夠的器重和提拔(或者認為上司給予的獎賞抵不上自己的付出)。
我們分析,這樣的人,大概就是在“摸清上司意圖”方面出了問題。
站在職業培訓師的角度來看,我覺得這樣的人要做一下自我檢討。在詛咒上司對自己不公平之前,需要捫心自問一下:我在做上司安排的這項工作時,是僅僅完成了上司分配的任務,還是在方方面面都做得很好了?
其實,上司安排部屬一項工作,他們心中期望的并不僅僅是讓部屬完成任務,更渴望部屬在如期完成任務的同時,能使用最經濟的人力,以最低的成本、最好的品質、最佳的效果、最準的時間為前提。一般來說,上司大多是有人情味的,為了不致落下苛刻的罵名,在給下屬安排工作時,常常采用人性化的方式,以最基本的目標要求部屬完成任務。其實他們心中期望的并不僅僅是讓部屬“完成任務”,而是渴望部屬能在“完成任務”的同時,做到“用最少的人力、最低的成本、最好的品質、最佳的效果、最準的時間”。所以他們在用口頭或書面形式安排工作任務時,常常不把“期望”的效果說出來。
偏偏有一些干部和員工,總是以領導的最低要求為自己工作的最高標準,覺得自己能做到60分就是完成了領導交給的任務,達到80分就在領導面前稱功臣。孰不知,正是自己的觀念誤導了自己。
來看一個案例。
有個姓胡的女干部,從1996年起,就在一家規模較大的臺資企業任彩繪部門主管,直到2007年離職,前后11年時間,她一直停留在部門主管的位置上。該干部其實在工作上也并不差勁,上面交給的工作任務基本都能完成。那么她為什么一直得不到提拔呢?
作為從事企業管理咨詢的培訓師,我對胡干部這個問題產生了興趣。經過和該公司的臺灣經理座談找到了原因,原來是那位女干部在工作上只做上面要求的,很少做上面期望的。而且在自我提升方面也不太主動,入職時是初中文化,離職時的文化素養和表達水平依然不高。所以盡管她在那個企業當了11年部門主管,依然沒有在職位上得到提升,最后以離開該企業為結局。
看看古人是如何做的。
清朝時期的上書房大臣張廷玉,在康熙、雍正、乾隆三個皇帝面前都是最受信任的寵臣。作為一個漢人,能在滿族皇帝面前享此殊榮,實在是不得了的事情。造成張廷玉成功的因素很多,我覺得他能在三個皇帝面前保持極高位置的重要原因有五個:
一是他的綜合素養修煉到了極致,為做好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是恪盡職守的工作作風幫助了他;
三是不論侍候哪個皇帝,張廷玉都努力跟上皇帝的腳步去適應,這是他在職場長盛不衰的法寶;
四是他在工作方面努力超出皇帝的期望,力求完美。這為他的政績錦上添花;
五是他摸清了皇帝的意圖,知道皇帝喜歡公、忠、賢、能的大臣,所以他靠不懈努力去向皇帝的期望靠攏。有一次,為了努力做好工作,張廷玉居然昏倒在朝堂上。精通醫術的大臣劉墨林在給張廷玉把脈診斷時非常吃驚,他想不到,位極人臣的張廷玉居然是為了做好工作而餓昏了自己。一個朝廷重臣能這樣盡心盡力的做工作,這很出皇帝的預料,讓皇帝非常感動。
怎樣才能摸清上司的意圖呢?
1.學會揣摩上意。
“揣摩上意”這個詞,可能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會有不太陽光、不很地道的意味。其實這是偏面的理解。要揣摩一個事情,需要先花時間去觀察、了解來龍去脈,然后動腦筋認真思考、分析、判斷,最后得出合乎邏輯的結論。
之所以要揣摩上意,就是因為上司的風格各不相同。有的上司含蓄,不愿將想法完全表達出來,需要下屬去領悟;有的上司屬于經驗型領導,不善表達,說出的話有時會詞不達意……。所以,上司的“言外之意”需要下屬在揣摩中正確領悟。俗語說“聽話要聽音,鑼鼓要聽聲”,就是這個道理。
要做讓上司欣賞、器重的部屬,就一定要摸清上司的意圖,弄懂上司的意思,了解上司的性格、喜好和其他相關的信息,用第六感覺去體味、感悟上司發出的命令信號,針對上司安排的工作做出準確的分析和判斷。
2.了解領導的職業化信息。
職業化信息包括:理論素養、專業技術、性格、職位、管轄權限、喜好、個人修養、溝通能力、工作能力、責任心、魄力、領導力、管理方式等。掌握這些信息,不但對拉近與上司的距離有一定的幫助,同時對分析上司指令的權威性和正確性也有好處。這樣做具有2個方面的意義:
(1)讓自己的工作少犯錯誤。事實證明,并不是所有的上司都是很能干、很有責任心的人才。如果通過分析得出的結論是這個上司是缺少工作經驗或者沒有責任心的干部,你在執行他的命令時,就要慎重考慮。免得因執行不合格的指令而使工作走入誤區。
(2)加強執行力度。對于稱職的上司發出的指令,一定要不折不扣的執行,以免貽誤戰機。
3.判斷領導的風格和類型。
領導的類型多種多樣,風格也各不相同。有的領導比較溫和,有的較為強勢,有的光明磊落,有的眼光勢利,有的胸懷大志,有的斤斤計較,有的作風民主,有的比較霸道,有的善于集權,有的權力下放,有的大而化之,有的強調細節等等,不一而足。
要跟上上司的腳步,就要分析你的上司屬于哪個類型,然后采取相應的適應方式(見下表)。
圖1-1
領導類型與風格分析表
序號 | 類型 | 領導風格 | 適應方式 |
1 | 溫和型 | 尊重部屬,欠缺果斷。 | 此類領導易接近,應協助其決斷或加強執行力。 |
2 | 強勢型 | 作風果斷霸道,民主欠缺。 | 和這類型領導打交道,要培養自己的情商和耐性,對其安排的事情不能硬抗,應委婉提醒其霸道作風。 |
3 | 勢利型 | 有私心,欺上瞞下。 | 此類上司不好侍候,必要時可客觀指出其問題或向他的上司反映情況(這是幫助上司少犯錯誤的方式)。 |
4 | 集權型 | 典型的個人主義。 | 不要挑戰此類上司的權威,懂得迂回和變通。 |
5 | 民主型 | 群策群力 | 此類上司喜歡頭腦靈活的部屬,要多幫其出主意。 |
6 | 技術型 | 專業技術嫻熟但綜合領導力欠缺。 | 此類上司愛在技術和數據上較真,可能會有領導方法欠缺的問題,所以你要把工藝和數據掌握好。在這樣的領導手下能學到技術,但要多讀領導藝術方面的書來彌補領導力。 |
7 | 經驗型 | 實用主義者。 | 經驗型領導可能輕視理論知識。要學習其經驗,不要在他面前強調理論,但要懂得自己補充理論知識,取長補短。 |
8 | 理論型 | 善于夸夸其談。 | 理論型上司可能缺少經驗,多向上司請教理論知識,并在經驗方面積累、豐富自己。 |
9 | 家長型 | 關心下屬,缺少民主制度。 | 此類上司具親和力,但往往是一言堂。與其溝通要注意方式,多用請教的字眼。 |
10 | 謹慎型 | 思慮周詳,執行力不夠。 | 此類領導較穩妥,但缺少闖勁和創新。適應方式是做好工作計劃并加強執行力。 |
11 | 穩重型 | 有親和力和凝聚力,懂領導藝術。 | 穩重型領導思慮周全,領導力強。遇上這樣的領導是學習和提升自己能力的好時機。適應這類領導的方式是“努力學習、積極行動”。 |
12 | 開拓型 | 具有創新精神,但謹慎不足。 | 開拓型領導有闖勁和創新精神,可能會因思慮不周而犯錯誤。要學習其優勢,努力提升自己,幫助其做好計劃、分析工作。 |
13 | 學習型 | 追求進步,不斷超越。 | 遇到學習型領導是自己的幸運。要懂得和他共同學習和進步 |
需要說明,我們了解、判斷領導的風格和類型,不是為了簡單的投機取巧,更不是為了應付領導,而是為了更準確的摸清領導的意圖,找到適應領導的方法,更好的配合領導,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和素養。既能把工作做到位,又能實現高質高效。
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