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學生教育的差異
從對待學業上來說,美國人顯然要晚熟。大多數美國人,大學畢業前一個月,才開始正式擔心工作問題。雖然有career fair,但畢業前就填簡歷查攻略遴選公司的還是少數
有些學生,會在畢業前一年開始找工作。他們的成績一般很優秀。但以我們學校為例,大部分人的GPA達不到3.0,3.3就算很好了(PSU好歹還是排名前50的學校,而美國有3000所大學)。提前找工作的學生,大概占GPA非常優秀學生的10%。
而美國人即使GPA再好,也絕不會在高中思考工作問題。(極差倒有可能,因為不上大學了)
國內不必說大學生了,高中生再挑志愿挑專業的時候,被灌輸的恐怕也是“這個學校/專業好就業”了吧。在這方面,中國的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和動機,很早清楚了考試分數的統治地位,并在學習中不斷以這些風向標為指導,讓自己遵照法度(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嘛)地始終處在跑道中,順利踏上獨木橋。
從技能型知識的學習上,中國學生也早熟。一個被反復引證的例子:中國學生到了美國,數學甚至秒殺教授。確實如此,美國孩子和家長見了中國孩子,都豎拇指贊嘆“聰明!”
中國學生哪里晚熟呢?還說數學。一個中國的中學生,解題能力可以超過美國大學生了。如果你想跳級,也許會被拒絕。因為他們認為你擅長的是中國學校教的“算術技巧”,而非美國學校教的“數學思想”。他們認為,聰明與智慧,是有區別的。
美國學者關于這兩者的看法:
聰明的孩子 智慧的學生
1. 能夠知道答案 1. 能夠提出問題
2. 帶著興趣去聽 2. 表達有力的觀點
3. 能理解別人的意思 3. 能概括抽象的東西
4. 能抓住要領 4. 能演繹推理
5. 完成作業 5. 尋找課題
6. 樂于接受 6. 長于出擊
7. 吸收知識 7. 運用知識
8. 善于操作 8. 善于發明
9. 長于記憶 9. 長于猜想
10. 喜歡自己學習 10. 善于反思、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