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太極拳,人們都知道它的創始人是武當真人張三豐。據說,太極拳起源于張三豐他在武當山修煉時,看見的大鵲鳥和蛇的爭斗。每當飛鵲俯身來攻,蛇便蜿蜿閃避。大鵲鳥雖然有長而尖的嘴、鋒利的爪和寬大的翅膀,卻拿蛇一點辦法都沒有。三豐道人由此悟通玄機,根據太極陰陽變化的道理,創立“行如蛇,動如羽”的太極拳原理。
太極術強調“柔”、“靜”,和水性領導力的原理殊途同歸。一個領導在外要面對政府的條例法令,客戶的要求或刁難,在內要為整個企業的人求生存謀福利,還要平衡各方面的關系,可以說,一個領導最大的工作任務,就是協調人和人的關系。正所謂,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日本心理學家曾經在研究了上萬組實例后,得出這樣一個論斷:人的壓力90%來自人際關系。對于領導來說,這一點應該更明顯。
現在,在很多的社會組織中,溝通不暢已經成為了人們所面臨的最為基本的問題。而領導的抗壓能力,說白了,就是在外界壓力下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這種能力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水的柔性。如果更詳細些,可分為三個層面來講,則能以情商、愿景和溝通這三個詞來分別闡述。
情商:情商是領導的“內功”,也即領導的個人修煉,它指一個人控制自己的情緒、并以此有效的影響他人的能力。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在1995年出版了風靡美國的新作《情緒智力》一書,把情緒智力定義為“能認識自己和他人的感覺,自我激勵,以及很好地控制自己在人際交往中的情緒的能力。
愿景是領導用來平衡人際關系的有力武器。人際交往蘊含著極為復雜心理因素和社會因素,從人和人之間的誤解,到上下級之間的隔閡,都是企業間常見的交往問題。但是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絕大多數人際交往上的問題,都來自于兩個方面:一個是利益的沖突,另一個是情緒的波動。
而愿景,就是能夠解決利益沖突的工具。因為絕大多數人看到的都是眼前的利益,而愿景則是一個更大更廣闊的利益。俗話說:“合眾如水”,優秀的領導者,就一定要懂得和學會怎么把人吸納進來,還要把人聚合在一起。所以,領導像大海一樣,用遠大的愿景才能把水吸引在一起。
溝通是讓愿景和領導的情商發揮作用的方法。水性領導強調對人性的尊重、對人個性的重視,所以就非常需要溝通。現在很多企業出現的問題,往往不是因為制度等硬件的缺陷,而只是低效或者無效的溝通,影響了管理的結果。
王先生是北京一家外企的生產主管,已經工作了近十年,對各方面業務都非常熟悉。但是他所處的企業從2008后,進入全力擴張的階段,資方不斷地向生產線壓任務。王先生看著每個月都在增長的任務單,也只好按數分攤到員工的頭上。但是很快,他就發現從副主管到員工,都對自己的命令有抵觸情緒。有的陰奉陽違,有的還時時消極怠工。
這個月,生產線上的工作量又沒完成。總結會上,幾個部門負責人互相推諉,讓王先生火冒三丈。他拍著桌子嚷:“你們怎么這么不懂事?我們做員工的時候,管理者怎么說,我們就立即怎么做!要跟你們這樣,早就被炒魷魚了!”但與會者視若罔聞。
員工的工作狀態也越來越差,不是沒完成任務就是生產出錯。王先生的發怒也越來越頻繁。但是一次次的發怒不但沒有換回高效率高產出,反而使工作效率更低,下屬對他的情緒也由抵觸發展成了敵視。王先生覺得力不從心,他開始懷疑自己,并在考慮辭職。
后來,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接觸了領導力的課程。培訓師聽了王力的傾訴之后,告訴他,欲取之,必先予之,良好的溝通最先要建立于尊重個體的不同的基礎上,可以從先放低身段做起。
在專家的指導下,王先生開始有意識地改變了對員工的相處態度與方法。在平日的工作中,他徹底放下了主管的架子,只要一有時間,他便會主動地加入員工的聊天圈子,看到誰有困難了,還會主動地出手相助。
剛開始,員工覺得很不習慣,但漸漸地,他在員工心目中的形象得到了改善。王先生也發現,與員工進行溝通并不像自己從前想象的那么困難與浪費時間。相反,員工的心情好了,工作的氛圍也變得輕松了起來,大家的干勁也開始大不相同。
之后,該生產線上的任務量再也沒有欠收過。
水性領導采取柔術,不是因為軟弱,而是因為堅韌。正如西方諺語所說:“偉人因為執著所以妥協”。由于他執著于長遠的目標,所以才在眼前利益上妥協。這種妥協是為了更長遠的執著,因為領導者知道大與小、強與弱、盛與衰的關鍵,是人,是良好的人際關系帶來和衍伸的能量。
感情作為聯系人際關系不可缺少的紐帶,存在于領導者與被領導者之間。這種感情是互相影響的。想讓員工理解、尊重、信任、支持你,首先應懂得怎樣理解、尊重、信任、關心、愛護和支持他們。有投入才會有產出,有耕耘才會有收獲,不行春風,哪得春雨?所以,作為一名領導者,一定要用柔術來為自己的管理之行鋪路,讓人和人之間的關系象水一樣柔潤流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