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軟”,主要有兩點。一是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柔性訴求配合為臺灣同胞提供就業、就學、生活等和大陸同胞一樣的便利。二是明確了,只要認同“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的“九二共識”,臺灣任何政黨和團體同大陸交往都不會存在障礙。
暖民心和溫情喊話,展現了極大的善意和誠意。可見,大陸對臺灣的大門是敞開的,如果真的存在什么“已讀不回”的現象,那是因為你沒拿對鑰匙。來自臺灣的中共十九大代表盧安麗
而“硬”無疑就是指上面提到的六個“任何”,不僅如此,總書記還明確表示:“我們有堅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夠的能力挫敗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圖謀。”斬釘截鐵的表述,不僅贏得了一片叫好聲,也引起了臺灣當局的關注。
說實話,以前,臺灣方面對大陸存在不少誤判,以為大陸并非一定堅持 “九二共識”,甚至搞一些漸進“臺獨”的小動作。的講話明確告知,沒有這一回事,用六個“任何”封死了“臺獨”的所有出口和妄想。
而反“獨”這事需要系統思維來對待。“臺獨”與“藏獨”、“疆獨”、“港獨”等同氣相求,很有指標意義,必須要把反“臺獨”打造成排毒養顏奔復興的標準樣板。
除了堅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更強調大陸有“足夠的能力”。
什么叫“足夠的能力”?從遼寧號例行訓練到轟6K繞飛,從近期多國與中國建交、復交到世衛大會臺當局不敢越雷池半步,從“一帶一路”的熱烈反響到“新南向政策”的困境重重,各位自度之。
故而講話傳遞出來的訊息分量很足——頂不住壓力想坐下來談?雙方必須有共識先。球在島內那一邊。
空間
最近一段時間,島內外關于“武統”的言論、時間表等頻頻出現。讓部分深綠人士有了輿論操作空間,也惹得當局多位官員出來回應。
在報告中講得明明白白,必須繼續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 √煜卤緹o事,做賊心虛者,自擾之。和平統一的方針不會變,這是幾代中共領導人都堅持執行的大政方針。除非“臺獨”喪心病狂,觸犯《反分裂國家法》,否則戰爭不是選項。
大陸對于臺灣問題的思考,從來不會局限于一時一事,而是從全局性和戰略性的角度來進行長遠規劃。這些年,兩岸關系一定程度上被“臺獨”搶了戲。在逐步掌握兩岸關系發展的主動權后,大陸除了揚湯止沸反“獨”,肯定要釜底抽薪積極促統。
“一國兩制”仍然是和平統一最務實的路徑依賴。它本就是為了解決臺灣問題而提出來的。在報告中說,我們尊重臺灣現有的社會制度和臺灣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將推動兩岸同胞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心靈契合??矗嗝辞泻稀耙粐鴥芍啤背跣?!
其實“一國兩制”構想的特點就是彈性空間很大,存在一些更為與時俱進的論述空間。只是近些年卻被島內有心人士污名化了。再說,為何大陸要持續釋放利好,爭取臺灣民心?近看是為“臺獨”踩剎車,長遠來看,是為兩岸累積善意,為促統累積力量,為“一國兩制”累積空間。
時代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19大報告中再次重申了黨的“三大歷史任務”,其中包括“完成祖國統一”。中共12大上提出黨的“三大任務”,到16大報告中變更為 “三大歷史任務”,隨后歷經17大和18大,如今“三大歷史任務”第四次被寫入重要文件。
隨著大陸發展的蒸蒸日上,“完成祖國完全統一”的歷史性任務,如今擁有著極為豐富的時代內涵。因為特別強調,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這就意味著,完全統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根據“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到新中國成立100年即2049年時,一定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這樣說,必然是有足夠的底氣和信心的。因為“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共同愿望,是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所在”。的報告站在整個中華民族民意的制高點上,把兩岸關系置入其中。這也就破了臺當局和某些人士的巫蠱,他們動輒便說,“臺灣的前途應該由2300萬人民決定”云云。
如此看來,如同有專家所解讀的,臺灣問題的解決與兩岸關系的發展,已經納入國家完全統一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頂層設計。18大以來以為核心的黨中央對臺思想已經形成,將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展望未來,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兩岸和平統一的進程必然加快。
這是報告涉臺內容中透露的重大時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