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實現現代化的道路上,穩定合作的中美關系是最符合中國利益的。冷戰結束以后,中國領導人一直表現出在中美關系中實現“增加信任,減少麻煩,發展合作,不搞對抗”的愿望。尤其在過去幾年里,當北京覺察到美國方面對中國的戰略意圖產生更多擔心的時候,北京就會向華盛頓保證,中國不會尋求挑戰或者代替美國在世界中的地位,中美合作必須建立在戰略互信的基礎上。中國領導層也采取了措施,以減少針對美國的過度的民族主義情緒。同時,在北京看來,正是由于美國的政策、態度和誤解,才導致了兩國之間缺乏互信。
中國對美國的不信任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時就開始存在并延續至今。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中國把美國看成是最兇惡的帝國主義國家,也是對中國最嚴重的政治威脅和軍事威脅。到60年代末期蘇聯成為中國的主要敵人之后,美國的威脅減弱了,但是并沒有消失,尤其是在政治和意識形態領域。1978年中國開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以來,中國對美國的疑慮在很多方面有所體現,并且涵蓋范圍廣泛,從擔心美國試圖干預中國的國內政治,到懷疑美國企圖阻止中國成長為一個世界大國。
總之,中國對美國的戰略疑慮根深蒂固,而且近年來似乎呈現加深的趨勢。這種不信任不僅在一些官方聲明中可見一斑,在媒體、網站、博客空間和教育體制中體現得尤為明顯。官方觀點和大眾情緒彼此深化,相互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