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網站發布風險警示,要求各地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及時查處違法生產經營織紋螺的行為。公告稱,近期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發現有織紋螺在市場銷售,且抽樣檢出含有高含量河鲀毒素。此前有報道,今年7月,福州58歲的陳依姆在吃了六兩織紋螺后出現中毒癥狀,進入昏迷狀態。普通食用螺與織紋螺如何區分?織紋螺中的河鲀毒素從何而來?為什么加工處理后不能消除?讓我們請教鄭育龍營養師。
1.生產經營織紋螺為何是違法行為?
2.織紋螺中的河鲀毒素從何而來?能否通過烹飪加工予以消除?誤食織紋螺中毒有哪此癥狀?應如何及時進行處理?
A1: 織紋螺含有河鲀毒素易導致食物中毒,因此在原衛生部2012年公告(2012年第13號)明確要求,任何食品生產經營單位不得采購、加工和銷售織紋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已部署各地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及時查處違法生產經營織紋螺的行為。
A2:織紋螺以海藻為生,體內常會積聚赤潮海水中的有毒菌群以及河鲀毒素。該毒素對熱穩定,煮沸、鹽腌、日曬等均不能將其破壞,織紋螺中所含的河鲀毒素中毒可引起頭暈、嘔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癥狀,嚴重者可致死亡,中毒潛伏期一般在10分鐘至3小時。不要購買和食用織紋螺,誤食織紋螺后,如發生中毒癥狀的,應當立即自行催吐,并到醫院就診,進行對癥治療,目前尚無特效治療解毒藥物。
A3:織紋螺的外形特征表現為尾部尖細,長度約為1至2厘米左右、寬度約為0.5至1厘米,約指甲蓋大小。另外,其殼面常具有1到3條紫褐色或紅黃色螺帶,表面圖案看起來就像織布,螺口處呈白色。而普通螺沒有以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