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如何進行碳中和規劃及實踐
--雙碳目標下的地方碳中和規劃及共同富裕實踐
李才
關鍵詞:碳達峰,碳中和,技術應用,生態鄉村,低碳農業,規劃設計,碳交易
講座概要:
全球變暖主因是人類的行為造成地球氣候變化的后果。隨著氣溫的上升,對整個自然生態的破壞,形成了嚴峻的挑戰......
全球氣候變化給地球生存環境帶來的影響。中國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自我加壓,主動作為,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
顯然,“碳中和”是未來的一個大趨勢。“碳達峰”“碳中和”以及“碳交易”,這背后涉及的相關產業轉型,碳中和不光涉及到能源轉型,同時也涉及到經濟發展模式的轉型。
有挑戰,也有機遇。實現碳中和愿景有經濟和技術的合理性。當前我國大力發展的可再生能源、智能電網、新能源汽車等低碳的新產業新技術,符合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方向,是我國要抓住的機遇。鄉村振興也要抓住低碳的新技術應用的機遇,來實現低碳生態鄉村的建設。
那么,在“雙碳”目標下,地方政府、企業如何面對新的發展機遇,如何創新發展,又該如何率先走向“碳中和”,已經成為政府、企業所關心的重要問題了。
課程對象:
政府有關部門管理負責人;企事業單位董事長,總經理等。
講座收益:
通過本講座,可以提升“雙碳”目標認知,了解相關產業轉型升級帶來的新機遇。理解技術的應用及趨勢,熟悉實現碳中和基本規劃實施實務等,提高碳達峰、碳中和行業機遇的把握或趨勢的把握,提高實現碳中和規劃或操作能力。從而提高地區的產融發展能力及優勢。不忘初心,實踐共同富裕的目標。
講座特色:
本課程可以了解中國“碳達峰”、“碳中和”帶來的新機遇,提升創新思維和分析能力。提高對碳中和規劃實施能力,以及提高投資分析能力。李才講師可對學員所在地產業狀況做進一步調研,提出建議或策劃相關產業項目與發展策略,為學員提供項目策劃策略等專業咨詢服務。幫助項目落地部署與發展。
提綱主要模塊:
一、全球氣候變化給地球生存帶來的影響
1、地球系統中的碳循環
2、全球氣候變化給人類帶來的影響
3、我們怎樣應對?
二、中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3060”
政策措施
1、中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3060”政策措施
2、我國目前主要碳排放來源
3、我國實現碳中和路徑
三、新能源技術的應用及趨勢
1、目前節排技術的主要應用情況
2、節能減排技術應用的發展趨勢
3、低碳科技的典型應用場景
四、城市生活節能減排智慧運用策略探討
1、制定與鼓勵城區生活出行減碳獎勵機制
2、構建城市節能減排智慧生活平臺的策略
五、鄉村振興、產業發展與共同富裕實踐
1、鄉村振興如何發展低碳生態鄉村建設
2、農業碳中和與農業應用場景案例分析
3、農業產業融合發展模式分析
4、共同富裕的實踐
六、地方如何進行碳中和規劃與推進策略
1、科學決策重點布局逐一落實
2、開展項目碳中和調研等工作
3、探索項目碳中示范交易機制設計
4、編制項目碳中和規劃設計總體方案
5、建構項目碳中綜合服務體系
七、創新融合的專項基金的設立與管理運營
1、資金的設立、管理模式及業務流程
2、投資程序與投資策略
3、項目收益方式或退出模式
八、走向中國碳排放交易市場
1、碳市場交易規則及運行制度
2、碳資產項目的管理與增值服務
[備注:根據客戶需求可定制化主題講座課程提綱。講座時間1天或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