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行業為什么陷入冬天?
第一,中國互聯網的用戶數量已經發展到了天花板。今天中國網民有7億,是美國人口的兩倍多。但是現在中國出生率并不高,所以想指望再有一個爆炸性的增長,不太可能。當失去了人口紅利,企業的發展瓶頸就不能靠外延式擴張來掩飾了,問題會陸續暴露。
第二,可能來自資本市場的壓力、投資人的壓力。馬云前段發言說,如果能夠再來一次,真的不想上市。我相信這是他的真心話,因為要滿足短期的利益要求,受到股價波動的干擾,就會影響中長期投資發展策略。
第三,互聯網行業是贏家通吃。互聯網是傾軋式的競爭,意味著一定要把敵人全部消滅,才能自我保全,最后Winner Takes all贏家通吃。只有壟斷才可以獲得更高的收益,但這對消費者來說未必是一個福音。
最后,互聯網作為新興行業,對“消費者權益保護”和“網民權益保護”,相對比較滯后。當一個企業居于市場壟斷地位之后,就會慢慢失去對消費者的耐心和權益的保護意識。
互聯網警示錄:理科男的軟肋
互聯網企業里相當多的Founder都是技術出身,理科男、技術男,像馬化騰、李彥宏、王興等等。他們會通過技術去降低交易成本、提升社會效率等等。但理科男對于社會價值、人文價值、消費者權益、法律、政策,反應相對比較遲鈍, 他們往往很少去思考自己產業與社會責任、歷史責任。
互聯網警示錄:無情的挑戰者
互聯網公司比較缺乏反思文化。過去它們在市場上跑馬圈地、高歌猛進,有雄厚資本給它們燒,讓它們沖,所以它們根本停不下來思考;等停下來思考的時候,也往往是思考怎么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用什么樣的方法把競爭對手打垮,將自己的市場份額最大化。如果沒有一些重大事件和契機,逼迫企業做深刻的反思。那么企業自身就很難實現自我超越。
互聯網警示錄:如何戰勝冬天
最近我寫了篇《大視野 | 致李彥宏書:你不重生,百度就無法重生——兼論中國互聯網企業家的文化》,提到一個建議叫重審價值觀。每一家互聯網公司都應該仔細地思考,自己之所以存在、之所以發展的最根本、最重要的理由,也就是說你的價值觀究竟是什么?
我建議他去看幾篇文章,也代表我對整個行業的建議。
第一篇文章蒂姆·庫克的,就是今天蘋果公司的CEO。回憶史蒂夫.喬布斯的精神,喬布斯的信仰是什么?必須要做出最佳的產品。
第二讀一下Facebook在向美國證監會遞交IPO的文件之后,扎克伯格寫的一封信,提出來很重要一個觀點,Facebook不是因為要創造一間公司而創造,而是為了要實現一種使命而存在,這種使命就是要通過鏈接讓人更好地連接在一起。一個公司真正的價值是讓每一個員工在每一天的工作里,感到他們為社會創造了真正的價值。
第三建議去閱讀谷歌的《十大價值觀》,這是谷歌這間公司成立以后所遵循的一個價值觀。
最后一篇推薦了(騰訊)張小龍最近在微信公開課上講的“一切以用戶為中心”。
我想中國的互聯網公司與其說是遇到了“冬天”,很大的原因是價值觀的“冬天”。當然可能冬天說得殘酷了一點,愛之深苛之也切,我寧可說得殘酷點、嚴重些,希望促使他們警醒的程度也更深。
希望它們能夠在價值觀、商業倫理、道德約束、社會責任、社會成本意識的建立上,有更多的覺醒和自我超越。希望明天的中國“互聯網+”會非常的美好,能帶領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