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劍麻產業的發展與對策
劍麻是典型的熱帶作物,以其耐旱抗風而獨具一格。所形成的產業已打造成優勢特色產業,引起各級政府高度重視。湛江市委、市政府在制定農業發展規劃時,已把劍麻產業列為湛江市八大特色農業產業鏈之一,并提出政策性扶持,這對加快湛江劍麻產業的發展,做大做強劍麻產業鏈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將就湛江乃至國內外劍麻產業發展現狀、發展前景、存在的問題進行全面的分析,并提出應對措施和策略。
一、劍麻產業發展概況
(一)國外劍麻產業概況
世界主產劍麻的國家有10多個,計有巴西、坦桑尼亞、肯尼亞、墨西哥、馬達加斯加、中國等。
劍麻收獲面積:2000年為566.15萬畝,以后逐年下降,2002年只有516.15萬畝,2004年有所恢復,達到550.77萬畝,目前仍未達到2000年的水平。
劍麻纖維總產量:2000年曾達到41.31萬噸,2004年降到32.82萬噸,降幅20.6%,總產量的下降比面積的減少幅度要大得多。
劍麻纖維單位面積產量:最近幾年來,劍麻纖維世界各國平均畝產只有55-72公斤,畝產纖維最低為坦桑尼亞,僅34公斤。而中國劍麻纖維平均畝產都在200公斤以上,2004年達到227.8公斤,是世界平均畝產的4倍多,為世界之最。
世界劍麻纖維的消耗量:目前世界年產劍麻纖維30多萬噸,已經是供不應求,只能用其它纖維替代。據專家預測,21世紀全球劍麻消耗量將以每年10-15%的速度增長,到2010年,世界劍麻纖維需求量將達到70-100萬噸。
(二)國內劍麻產業概況
到2004年止,中國劍麻到達面積25.13萬畝,收獲面積17.03萬畝,總產纖維3.88萬噸,畝產纖維227.8公斤。
中國劍麻主產區在廣東與廣西兩省,分別為9.9萬畝和9.75萬畝。海南省4.41萬畝,云南省不足萬畝,福建省不足0.5萬畝。
劍麻收獲面積:廣東省7.65萬畝,廣西4.8萬畝,海南省3.53萬畝。需要指出的是,在未收獲的8.1萬畝劍麻面積中,廣西區占4.95萬畝,比收獲面積還要多;而廣東省未開割麻只有2.25萬畝,說明近幾年廣東省新種植的劍麻不及廣西的一半。
劍麻纖維產量:2004劍麻纖維總產量,廣東省為1.99萬噸,廣西區1.08萬噸,海南省不足萬噸,福建、云南省不足千噸。平均畝產纖維:福建、云南不足100公斤,海南省193.3公斤,廣西225.0公斤,廣東省平均畝產纖維最高,達到259.7公斤。
廣東省的劍麻產業就在湛江市,湛江劍麻產業就是廣東劍麻產業。而在全省近10萬畝劍麻面積中,湛江農墾占8萬畝,年總產劍麻纖維1.45萬噸(未含麻片外流加工的纖維)。
劍麻纖維制品加工:湛江劍麻產業從一開始就十分重視劍麻纖維制品加工問題。到目前止,研制開發生產的劍麻制品已有10多個系列,上百個品種,主要包括劍麻紗條、白棕繩、劍麻布、劍麻地毯、拋光布、拋光輪、劍麻墻紙、鋼絲繩芯、副產品劍麻皂素等。
湛江農墾所屬的東方劍麻集團公司生產的太陽牌劍麻纖維和劍麻地毯已分別獲得廣東省名牌產品稱號,并已通過著名商標原產地認證。2000年,東方劍麻集團公司被廣東省人民政府認定為“廣東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中國劍麻纖維消耗量:據2004年資料統計,全國劍麻纖維制品年產量約6.2萬噸,而本國自產纖維只有3.88萬噸,進口纖維近40%。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平穩發展,劍麻纖維制品加工能力的不斷加大,劍麻制品的需求量和國內纖維生產能力的差距逐步拉大,國內纖維不能滿足的程度將超過50%。
二、湛江劍麻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栽培品種單一
自上世紀六十年代,引進H.11648(東一號)劍麻品種以來,一種就是幾十年,除抗病、高產栽培技術不斷有所突破外,其品種自身的纖維含量以及抗莖腐病,斑馬紋病能力一直得不到提高,制約著劍麻產業的發展和纖維產量的提高。
(二)劍麻加工制品開發滯后
目前生產的劍麻紗、劍麻布、劍麻地毯、劍麻拋光輪等產品,盡管市場上還在暢銷,但已是十多年前開發出來的產品,隨后一直未有新產品問世,對于一個產業來說,這是一個危險信號。由于地方政府沒有一個專門的行業科研機構,劍麻新產品的研制僅靠企業內部自發組織開發,缺少人才、設備、缺乏資金,所以劍麻新產品的研制工作嚴重滯后,適應不了國內外市場對產品多樣化、高檔化的需要。
(三)經營機制不活
東方劍麻集團公司組建后,于2002年將農場、基地的在產劍麻全部轉讓給職工,較大限度地調動了職工的積極性和社會力量,加快了湛江地區劍麻產業的發展。但由于各項改革配套措施還不夠完善,以往計劃經濟的傳統習慣在許多方面存在著與市場經濟體制不相適應的矛盾。一是麻片收購價格未與市場接軌,工、農利益共享機制未建立,加大了麻片及其制品管理的難度;二是劍麻龍頭企業在運行過程中,“公司+基地+農戶”的關系未理順,龍頭對基地以及基地對農戶的扶持力度不夠。三是科技創新水平低,劍麻制品設備殘舊、落后,并未建立起強有力的企業科技創新中心。
(四)政府扶持力度不夠,國家資金支持不足
由于湛江劍麻產業就在農墾,地方政府在此之前未能列入地方經濟發展規劃,并給予更多的政策扶持,也未有就劍麻產業優勢,爭取到國家資金支持。
三、湛江劍麻產業發展前景分析
(一)優勢與特色
一是抗自然災害優勢
湛江劍麻主產區雷州半島,雨水不均衡,河流少,地表水不足,加之蒸發量大,地下水位低,土壤保水能力差,以十年九旱而著稱,大量的雨水僅隨臺風而至。另外該區也是臺風頻發區,熱帶風暴年年光顧,每隔3-5年來一次12級以上強臺風,多數作物年年為春旱而告急,為防御臺風而奔忙。但劍麻卻以其抗風、耐旱而獨具一格。一般強臺風到來,很多作物不是倒伏,就是折斷,損失十分慘重,而劍麻僅有少許葉片打折,短期內影響生長;面對年年都將出現的嚴重干旱,與其尋找抗旱的方法,不如找到一個既耐干旱又抗風的作物,這就是劍麻的抗自然災害優勢。
二是熱帶土地資源優勢
湛江地處雷州半島,地勢平坦,土壤肥力適中,氣候溫和,熱量充足,非常適合劍麻生長,平均畝產纖維達到250公斤以上,是世界劍麻種植園平均畝產量的4倍多。幾十年的發展,湛江已成為中國的劍麻之鄉,亞洲最大的劍麻生產基地,但從可利用的劍麻土地資源來說,還不足5%,可種植的空間廣闊,發展潛力巨大。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扶持,農墾職工和周邊農民種植劍麻的積極性一定會充分調動起來,實現湛江地區農業生產布局的調整,建立劍麻優勢農產品區域,帶動經濟快速增長,成為湛江農業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三是農業產業化經營優勢
湛江的劍麻產業與其它產業相比,總體規模不大,但農業產業化程度很高,劍麻纖維加工及其制品的龍頭帶動作用明顯。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組織形式,目前已有90%以上的種植戶及農產品進入產業化經營鏈條,實現了產、加、銷一條龍,農、工、貿一體化經營。在東方劍麻集團公司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帶動下,湛江地區的劍麻產業必將有一個較大的發展。
(二)劍麻產業前景分析
劍麻纖維制品從一開始的幾個系列,10多個規格品種,到目前十幾個系列,上百個規格品種。從傳統的繩索、紗線到目前用的高級紙張、高科技上用的光纜芯內材料、電子工業的絕緣層、大壩及高速填充材料和特殊用布等,都在加大著劍麻纖維的用量。
隨著人們對劍麻纖維特性的認識和環境意識的增強,要回歸大自然的呼聲日益高漲,人們對劍麻地毯、以天然麻代化纖工業用布、劍麻與塑料混合作可降解塑料及用于汽車工程的復合材料等技術的開發成功,也將促使其需求量與日俱增。
劍麻抽取纖維后所廢棄的麻汁和麻渣中,可提取劍麻皀素,內含天然植物皀素,是合成甾體激素類藥物的重要原料,廣泛應用于腎上腺皮質激素、性激素及蛋白同化激素等上百種藥物的制造。由劍麻皀素再提煉出來的單烯,其用途更廣。可謂劍麻全身是寶,應用前景廣闊。
(三)市場前景分析
目前,國產劍麻纖維只能滿足需求的60%,而這種不能滿足實際需求能力的狀況還將繼續加劇,正由于供不應求市場的長期存在,使得劍麻纖維價格看好,利潤相當可觀。在歐洲市場,劍麻纖維制品價格從早幾年的700-900美元/噸,上升到目前超1000美元/噸,質量較好的產品每噸售價達到1500美元以上,利潤率達到30-50%。國內劍麻優等纖維也從十年前的6000元/噸上升到目前的8000多元/噸,優質劍麻纖維布每噸達到萬元。
劍麻渣中提取的劍麻皀素,國際市場每噸8-9萬美元,在劍麻皀素中再提煉出單烯醇酮和雙烯醇酮更是國際市場上的醫藥科技新寵,可配制100多種藥物,目前每噸價格可達120-130萬元人民幣。
三、湛江劍麻產業發展的措施與對策
(一)發展思路和目標
1、思路:以國內外劍麻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依靠科技進步,充分挖掘湛江劍麻作物特色優勢,通過推行標準化生產,推進產業化經營,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工農互動機制,擴建優質生產基地,加大新產品開發力度,打造全國最大的湛江劍麻產業集團。
2、目標:通過5年的努力,到2010年力爭實現以下目標:
農業方面:要擴大種植規模,構建穩固、優質生產基地。湛江劍麻種植面積達到20萬畝,其中農墾12萬畝,地方鄉鎮8萬畝;年產劍麻纖維3萬噸,其中農墾2.2萬噸,地方鄉鎮0.8萬噸。在湛江農墾科學研究所建立年產1000萬株劍麻苗良種繁育基地。
湛江農墾12萬畝的分布:東方劍麻集團公司東方紅農業基地(雷州市英利)4萬畝,金星農場(雷州市龍門)3萬畝,五一農場(徐聞縣下橋)、幸福農場(雷州市龍門)、火炬農場(雷州市龍門)、東升農場(廉江市石嶺)、紅江農場(廉江市青平)等五年農場各1萬畝。地方鄉鎮8萬畝的分布:雷州市英利、龍門鎮、徐聞縣下橋鎮三鎮分別發展2萬畝,雷州覃斗、紀家、徐聞邁陳等鄉鎮共2萬畝。
工業方面:要鞏固湛江劍麻產業在全國最大劍麻產業化龍頭地位,力促東方劍麻集團建成國家級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盡快建立劍麻產業省級技術創新中心,為做大做強湛江劍麻產業提供堅強的技術支撐;同時加快建設麻章劍麻工業園,該項目位于麻章經濟開發區內,主要由湛江農墾實施,廠房等基礎設施正在施工之中。項目占地100畝,擬分兩期進行建設。第一期已經動工,總投資3800萬元,年產劍麻細紗8000噸,產值1億元;第二期擬于2007-2008年動工,總投資2500萬元,年產劍麻拋光布6000噸,產值8000萬元。兩期建成達產后,年產值可達1.8億元,年增稅收990萬元。
到2010年,湛江地區劍麻產業實現優勢區域基地化種植、產業化經營、集團化運作,年產劍麻纖維產值2億元,加工制品后,銷售收入達3.2億元,其中出口創匯0.5億元,利稅0.6億元。
(二)措施與對策
綜上所述,一方面世界劍麻種植面積和產量剛沖出多年來發展的低谷,但世界經濟的飛速發展,對劍麻纖維的需求日益增長,而纖維生產遠遠滿足不了這種需求,劍麻制品供不應求。另一方面劍麻作為典型的熱帶作物,抗風耐旱,非常適合雷州半島地區種植,種植耐旱作物比尋找抗旱方法更具優勢。所有這些,對于湛江地區的劍麻產業來說,是一種機遇,應大力加快發展。
1、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強龍頭企業建設
湛江劍麻產業經過多年的深化改革,已有農業產業化經營基礎,現有的東方劍麻集團公司,產、加、銷一體化,已被認定為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今后要在完善自身運行機制的基礎上,在湛江市政府的支持下,爭取近年內提升為國家級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使之集公司、基地、農戶于一體,成為能帶動千家萬戶做大做強湛江劍麻產業的龍頭。
2、加強龍頭企業建設,必須擴大構建優質生產基地
加工龍頭企業離開了農業生產基地,必將成為無米之炊。目前劍麻產業的突出問題,就是劍麻的種植面積不大,提取纖維的麻片不足。因此,擴大種植規模,構建大規模的優質生產基地是當務之急。要解決這些問題,一是制定地方產業政策。通過各級政府將劍麻產業列入優勢農產品行列,劃出種植區域,并給于財政資金扶持。
二是確立劍麻種植的組織形式。“公司+基地+農戶”模式是一條完整的產業鏈,三者應成為魚水關系,密不可分,但又不能不分你我,共吃“大鍋飯”。三者應各為經濟實體,相對獨立,以經濟合同作為聯結紐帶,公司與基地、基地與農戶,分別訂立生產經營合同,從種到收,除自費投入外,公司可借資給基地,基地墊資給農戶,定好收購保護價,麻片收購價與纖維及制品銷售價聯動,所有墊資通過葉片回收抵借款。在這些方面,東方劍麻集團2006年的改革已經有所動作。因為只有這樣,行政手段才能與市場調節相結合,并以市場調節為主,只有農產品的收購價格與市場價格相吻合,相聯動,制品加工龍頭對農戶來說才有吸引力,才能確保麻片和纖維源源不斷地涌向制品加工龍頭。
三是保證劍麻種苗和種植質量。鑒于劍麻育苗周期長,因此規劃一經確定,應立即著手規范育苗基地建設,做到在有規劃種植前,有計劃地育苗,才能使到種植規劃得以實施。
在進行種苗繁育時,提倡使用經選擇的珠芽苗及其鉆心萌發的腋芽苗和吸芽苗。同時重視劍麻組織培養試管苗的生產技術,加快劍麻組培苗在生產種植中的推廣應用。湛江農墾科學研究所經兩年的試驗探索,已突破劍麻組織培養技術關,已培育出劍麻組培苗完整植株10多萬株,為實現劍麻種苗的工廠化生產成為可能。劍麻組培苗已經過母株選擇、病毒檢測、在無病無毒的環境中繁育,苗木均勻一致,應是良好的種植材料。
種植后的劍麻,最大的危害是劍麻莖腐病和斑馬紋病。經多年研究探索,已有一套完整的防治技術,起高垅防積水、增施石灰提高抗性、營養診斷指導施肥,及時處理病株等技術已被種植者掌握。目前,東方劍麻集團公司正在探索建立劍麻病害預警系統,為防治劍麻“兩病”積累經驗,確保劍麻產業順利發展。
3、加強新產品研發,提高劍麻產業競爭力
湛江劍麻產業的發展,除了大力構建大規模的優質生產基地外、在加工業方面就是圍繞提高劍麻纖維及制品的市場競爭力,加強新產品的研究與開發,以應對我國加入WTO后,面臨的國內、國際市場雙重競爭,如果加工新產品研發滯后,不與時俱進,繼續幾十年一貫制,就會錯失國際大市場的發展機遇。因此,在劍麻制品加工方面,要致力于提高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的能力,使產品質量從中低檔次提高到中高檔次,產品不斷推陳出新,花色品種多樣化。當前要加大力度開發花色地毯、專用纖維、高支紗纖維等附加值高的產品,同時開展麻渣汁液的綜合利用研究與開發,尤其是在提取劍麻皀素研發醫藥產品、利用麻渣廢料生產生物有機肥方面,要大膽開拓和加大投入,使劍麻全身是寶變為現實。
4、建立各項質量標準,全面推行標準化生產
有效進入國際市場的產品必須以質量標準化、生產技術規范化、操作運行程序化、組織管理模式化為前提的。因此,要嚴格按照國家農業部已頻布的《劍麻栽培技術規程》,正在制定的《劍麻 種苗》、《劍麻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標準》、《鋼絲繩用劍麻紗》、《劍麻縫合平面拋光輪》等標準。促進各類劍麻生產標準進一步健全,并將全面推行標準化生產。近年,國有農墾劍麻產權已轉讓給職工、新發展起來的劍麻也已全部由職工和農民自費種植,更需要加強質量標準方面的技術培訓和監管。國家農業部劍麻纖維和制品檢測中心,設在湛江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內,10年來,已為劍麻行業制定出國家行業標準8項,為湛江劍麻產業產品質量標準化管理作出了貢獻,應充分發揮其監管及培訓作用。并通過劍麻龍頭企業的技術質量示范和帶動,促進農場和農村的劍麻全面實行標準化生產,保證湛江市劍麻產業的快速、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