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熱帶水果國際競爭力提高的實施路徑
1、加大水果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優化區域布局和品種結構
雖然我省熱帶水果產業發展很快,但盲目性也較大。區域布局的最適宜區、適宜區、次適宜區沒有明確界定,水果發展一哄而上。因此應根據我省的區域特征,按照“淘汰不適宜區,壓縮次適宜區,穩定適宜區,擴大最適宜區,推行適地栽培”的原則,合理配置資源,優化區域布局。此外還要根據省內各地的氣溫、土質、降雨等情況來具體確定種植品種,根據市場需要,優化品種結構,淘汰經濟效益低,無市場競爭力的品種,并根據各地不同的氣候類型,分類指導,合理規劃,總體布局。引進新、優、特品種,做到“你劣我優”,“你優我特”。將早、中、晚熟品種搭配好,特別是要擴大特早熟、特晚熟品種的種植面積,以便充分利用和占領市場空檔。此外還要擴大加工品種的比重,要大力發展香蕉、荔枝、龍眼、芒果、菠蘿等熱帶水果中宜于加工的品種。
2、提高商品化處理程度,搞好水果深加工
在國外發達國家已普遍采用了水果采摘后包括預冷、貯藏、清洗、打蠟、貼標、分級和冷鏈運輸等內容在內的規范配套流程,產后商品化處理量幾乎達到100%。這種嚴格的產后處理流程,使果品到達消費者手中時,其新鮮度、外觀、口感、風味幾乎不變。因此我省應加強自主研制和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水果采后商品化處理、貯藏、加工技術及設備,推進采后處理機械化,把果實清洗、打蠟、分級、包裝、入庫等程序在一條現代化流水線上完成,提高我省水果的商品質量。此外還要突破熱帶水果產品的加工工藝和包裝,積極探索果汁、果酒、果粉、果蔬脆片等深加工產品的生產,以提高熱帶水果產品的附加值和競爭力。如現海南推出的荔枝酒、楊桃酒、紅毛丹酒、火龍果酒、番石榴酒等深受歡迎,市場潛力大。
3、創立品牌,實施產業化、規模化經營
目前在海南省,已經建立了一些熱帶水果專業協會、產銷合作社等多種形式的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這些組織的建立,對幫助農戶順利地與市場對接發揮了積極作用。當前要加快我省熱帶水果產業的組織化步伐,逐步解決我省熱帶水果生產企業規模小,部分企業產品貨源不穩定、質量管理不到位,在產品的規格、質量、數量上誠信履約程度不高的問題。應該進一步積極探索發展專業協作模式,強化企業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共同協調和解決貿易爭端,維護市場秩序,規范貿易行為,溝通業內信息,嚴格行業自律,依法規范熱帶水果生產、進出口和國內銷售行為,制定和實施熱帶水果產業發展的支持保障措施。通過推廣股份合作制經營形式,發展集約化作業,穩步推進熱帶水果的生產方式的轉變,提高熱帶水果產業的勞動生產率和規模經濟效益。此外,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圈的形成,“零關稅”的實施,我省的熱帶水果要在國內外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必須抓質量,樹品牌。當前,人們對水果消費的需求已從數量型轉變為質量型。因此我們必須轉變觀念,樹立水果名牌意識,要把品牌營銷作為一個戰略重點,采取多種切實可行的措施促成我省熱帶水果形成自己的知名品牌。此外還必須加強“名牌”產品宣傳力度,提高產品知名度。同時,還要注意品牌保護,由省政府出面建立全過程的品牌管理體系,做好品牌名稱確定、商標保護、互聯網推銷等工作。只有起樹立品牌意識,才能提高我省熱帶水果產品的市場認知度,從而提高市場競爭力。
4、強化質量安全管理,突破技術貿易壁壘瓶頸
提高農產品質量和安全衛生水平,是應對農產品國際貿易技術壁壘的關鍵。當前要突破國外技術貿易壁壘瓶頸,必須要加強我省熱帶水果生產的質量安全管理。一是強化對出口水果生產源頭的控制。積極推動良好農業規范(GAP)技術應用,推進標準化生產.對農業投入品的使用進行嚴格規定,加強對肥料和農藥合理使用的監測和管理,嚴格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二是強化對水果出口加工環節的控制。加強對出口水果加工企業的監管和引導,在出口水果生產企業積極推行良好生產規范(GMP)和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HACCP)質量管理模式,強化出口水果衛生注冊制度,實現食品生產加工全過程的食品安全有效控制:鼓勵出口企業獲得國際要求一致的認證。三是進一步完善和加強出口水果的檢驗檢測、安全監測體系,進一步完善和加強出口水果的檢驗檢測、安全監測體系。此外,還應盡快建立起完善有效的熱帶水果標準化體系,使之貫穿于產前的種苗、農藥、化肥等生產資料的選用和產中的栽培、管理技術以及產后的產品分級及貯藏、保鮮、包裝、運輸全過程,并把熱帶水果生產的全過程納入規范化的管理軌道,這樣才有利于推進產、加、銷一體化,增強熱帶果品的市場競爭力。同時,建立起熱帶水果生產的全過程質量安全可追溯制度,提高我省的熱帶水果質量安全水平。
5、開拓國內市場,培育有序高效的市場體系
面對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我省應盡快樹立現代市場營銷觀念,加強對熱帶水果市場需求的研究和預測,推動我省熱帶水果產品進一步走向國際市場。首先要進一步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健全和完善市場管理和交易秩序,切實體現“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其次,要通過在國內外組織、舉行各類貿易展覽,擴大化國內外市場銷售,使之成為溝通投資者、生產者、消費者和政府的橋梁。第三,采取各種措施開拓市場。我省應對于具有出口優勢的特色熱帶果品,通過多種渠道進行宣傳,擴大知名度,拓展出口空間。
6、加快熱帶水果綠色通道的開通
近年來海南省熱帶水果國內市場主要銷往北京、上海、沈陽等城市。據海南電視臺記者隨香蕉北運專車從海口出發至北京的記錄得知,海南過海費1603.5元;廣東207國道三個收費站45元,渝湛高速86元,茂湛高速520元,機場高速560元;湖南京珠高速645元;湖北京珠高速1000元;河南京珠高速1765元(注:地磅過重少6噸,省近千元費用);河北京珠高速到滄州435元。以上過路費用共6669.5元。四次加油為2100+2200+950+2000=7250元。因此從海口至北京每車的運輸費用共需13909.5元。由于運費過高,給運、銷商造成極大經濟壓力,加上熱帶水果不耐貯藏的特性,在北運的過程中常常由于交通不暢而導致水果時有損害。經銷商為了保證其經濟效益,只有壓低果農的價格,直接造成果農的低收入。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要求各級政府給予開通熱帶水果綠色通道,保障熱帶水果北運道路的暢通。
7、加強熱帶水果信息網絡和預警預報系統建設
整合資源,搭建我省熱帶水果信息平臺,為熱帶水果的生產、流通、進出口貿易各環節提供信息服務。同時,作為全國熱帶水果生產大省,隨著我國加入WTO及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圈的形成,熱帶水果產業已面臨嚴峻的挑戰。為保障我省熱帶水果產業安全,加快建立我省熱帶水果進出口預警機制已迫在眉捷。通過建立熱帶水果產業預警機制,對熱帶水果進口的數量、價格以及國內同類商品生產企業的生產經營變化情況等進行連續性監測,研究分析其對我省產業已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影響,及時發布相關預警信息,制定應對預案,為政府主管部門、企業決策服務,使政府、企業和社會能夠及時獲取信息,提前做好各項應對措施,以維護我省熱帶水果產業的安全。同時,還要加強對有害生物的研究與預防工作,加強對病蟲害的預測預報研究,尤其是對引進生物的監測和跟蹤研究,建立生物安全預警和控制體系,保護我省熱帶水果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
8、培育發展龍頭企業,增強輻射能力,促進我國熱帶水果產業化進程。
海南大部分地區經濟落后,交通不便,農民商品經濟意識薄弱,基本上未具備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條件,農業資源亦未得到有效的開發。因此鼓勵國內外企業投資海南熱帶農業,開發熱帶農業產業,將分散的農民組織起來,通過規模擴張帶來規模收益,促進海南熱帶水果產業的發展,加快產業化進程。而在全面推進產業化經營時,要集中力量扶持一批龍頭企業,增強其競爭、輻射、帶動能力,使其成為推動我省熱帶水果產業化經營和現代農業發展的骨干力量。鼓勵龍頭企業大力發展熱帶水果精深加工和現代營銷業,促進熱帶水果加工流通業有更大的發展。無論何種類型、何種所有制的龍頭企業,只要有市場、有效益、能夠帶領農民進入市場,并與農民有比較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就要鼓勵其發展,就要一視同仁地給予扶持。鼓勵引導龍頭企業科技創新和體制創新,不斷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和新產品研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