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說中醫不科學,那么請問什么是科學?科學就是用實踐去探索某一領域客觀規律的知識性體系。當我們知道了疾病的上述規律時,我們終于明白,中醫不僅是科學,而且是超越了西方文明的科學。中醫治病不局限于疾病本身,而是針對身體素質進行調理,把我們從生病的功能狀態調節到健康的功能狀態,不僅可以治療現在的某一病癥,更可以預防下一疾病的出現。多年的臨床實踐證明疾病只是現象,經絡阻滯或辨證施治中的證型才是本質。重視西醫的對癥治療而忽略中醫的辨證論治,只能讓我們被各種疾病包圍,在疾病間流轉不休。
中醫的這種以治一種病為切入點,卻能有效阻止和預防更多疾病的治病理念和模式,以及在治療一種病的同時可以治好困擾他多年的多種慢性疾病;這種治防結合,治已病更治未病的思想,這種多病同治、讓身體平衡而不生病的大智慧,以及對身體素質的綜合調理優勢都是西方醫學所不可替代的,是故中醫成為主流醫學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西方醫學由于對中醫了解不夠深刻,認為中醫應該屬于從屬地位,是替代醫學,這是一種本末倒置的悲哀。
我們再通過一個實例來說明中醫從總體上把握一個人的重要性。國父孫中山先生45歲時被胃病困擾長達十年之久,平時就靠吃點干饃饃片來緩解胃痛,59歲時在協和醫院被診斷為肝癌,尸檢是發現是膽囊癌轉移到肝的。從一輩子的角度去分析一個人的體質,我們不難發現,先生是一個典型的肝郁體質。先生憂國憂民,在起義中屢屢受挫,多次被迫流亡海外,事業上的不順心加速了肝郁的進程,最終發展成為膽囊癌和肝癌。如果在患胃病初期,我們就用中醫的疏肝和胃來干預和調理,斷然不至于在59歲時就被肝膽癌癥奪走了生命。可惜先生是學西醫出身的,覺得中醫不科學,結果在革命尚未成功的時候就帶著遺憾離開了我們,這真是一種不幸!
筆者深刻體會到,中醫不是可有可無,而是重中之重。切斷疾病鏈,讓患者不再在疾病中流轉,走出疾病的泥潭只有中醫才可以做到!所以說中醫是世界上最優秀的醫學體系,一定會成為世界的主流醫學。
參考文獻
[1]錢學森.論人體科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88:76-150.
[2]黃俊紅.氣功感應與經絡調理是中醫的復興之路〔C〕.世界醫學氣功學會論文集,2007.
[3]黃俊紅.拍痧療法是復興中醫的技術〔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 12: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