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中英:國際易經學會會長,美國夏威夷大學教授)
為了深入理解《易經》與現代化管理的關系,必須進一步確立世界性的眼光,從東西方管理發(fā)展的新動向來深入闡釋《易經》的多重學術意義。在本書中,我一再強調《易經》與管理科學的關系,本章的論述要廣一些,我想從新思維、新科學、新技術、新倫理、新世界的宏觀視角來談《易經》對于現代化管理的重大意義問題。
目前,對《易經》的研究,基本上是處在認知的層次。那么,我們所認知的《易經》,到底是一門什么樣的學問?很多學者,花了很多時間,去理清《易經》的象數、義理,或者是對它的文本的詮釋。其實,還有兩個層次,我們并沒有或很少涉及到,那就是一個規(guī)范層次。我們認知的一個基礎,是我們怎么來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和價值觀;怎么用在集體的生活當中,社會發(fā)展的當中,來達到一個高遠的目標。第三個層次,就是實踐,是我們怎么去做,到底應該怎么去做,最好怎么去做。所以,這是個實踐的問題。
談到《易經》現代化,或《易經》與現代化的關系,就不能不涉及到這三個層次。如何把知識轉變成智慧,能夠建立體制,能夠用在不同的科學范圍當中,能夠真正對社會的生活、對個人的生活有所幫助,能夠真正促進整個社會的發(fā)展,甚至于能夠真正實現宇宙內涵的價值,這可以說就是《易經》研究的目的。我想這是我們應該提出來的。而這里當然應該有導向,即如何實踐、如何發(fā)展。它必須要基于一個認知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