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質量意識的提高
1、質量及質量管理的定義
2、質量的二元特性分析---如何創造忠誠顧客
3、質量管理的重要發展階段及代表思想
4、TQM全面質量管理:質量和人人有關的意識強化
(1)“三全一多樣”:全面、全程、全員,方法多樣化
(2)基礎工作落實:標準化、計量工作、質量情報、質量責任制、教育
5、現場質量管理意識強化
(1)認清你的顧客-----究竟上帝是誰
(2)基于三現主義的現場管理
案例:盲人摸象
(3)遵循PDCA解決現場問題的流程(戴明循環)
(4)解決現場問題的優先順序----質量管理的80/20原則
(5)現場問題的預防及處理
案例: 神醫扁鵲的故事帶來的質量控制啟示
(6)重視過程解決現場問題的思想
從東西方吃飯文化的差異說中國企業質量管理的過程控制思想
(7)引起現場質量波動的因素分析:異常原因與偶然原因引起的偏差分析
二、質量數據的收集
1、收集質量數據的目的
(1)用于控制現場的數據
(2)用于分析的數據
(3)用于調節的數據
(4)用于檢查的數據
2、數據的分類
(1)計量值數據
(2)計數值數據
3、數據的抽樣方法
(1)簡單隨機抽樣
(2)系統隨機抽樣
(3)分層抽樣
(4)整群抽樣
三、 抽樣檢驗
1、 檢驗的概念
2、檢驗工作的內容
(1)標準制定
(2)抽樣
(3)測量
(4)比較
(5)判斷
(6)處理
(7)記錄
(8)改進
3、質量檢驗的基本任務
4、質量檢驗的主要職能
(1)把關
(2)預防
(3)報告
(4)改進
5、質量檢驗的類型及檢驗方法的選用
劃分標準 檢驗方式 劃分標準 檢驗方式
按程序分 進貨、工序、完工 按數量分 全數、抽樣
按體制分 自檢、互檢、專檢 按破壞性分 破壞性、無損
按目的分 驗收和監控性 按質量特征分 計量、計數
按性質分 理化和感觀 按工作狀態分 首件、末件、成品、半成品
按位置分 集中、就地、流動 按檢驗性質分 可靠性、性能
6、質量檢驗的管理制度的制定
(1)三檢制:自檢、互檢、專檢相結合
(2)重點工序雙崗制
(3)留名制
(4)質量復查制
(5)追溯制
(6)質量統計
7、質量檢驗計劃的制定
(1)制定檢驗的流程
(2)確定質量缺陷等級
(3)作成檢驗作業指導書
(4)檢驗人員的合理配置
(5)檢驗設備的合理配置
8、質量檢驗的程序及內容
(1)來料檢驗
(2)制程檢驗:首件檢驗、巡回檢驗、末件檢驗
(3)出貨檢驗
9、不合格品的控制
10、合理抽樣方案的制訂
11、檢驗基本符號:Ac、AOQ、AQL、Re等
12、單次和多次抽樣
13、基本的單次抽樣
14、桑戴克曲線
15、批次合格率的計算
16、AOQ平均出貨檢查品質等級在抽樣檢查中的運用
17、OC曲線及其在消費者風險和生產者風險中的運用
18、MIL-STD-105E抽樣標準講解及應用
(1)檢查松緊度的確定
(2)正常檢驗、放寬檢驗、加嚴檢驗
(3)GB/T2828和美國國家標準(日本等同采用)的異同點
19、以MIL-STD-105制定抽樣檢驗的方法
(1)批量的決定
(2)AQL值的確定
(3)檢驗等級的確定
(4)MIL-STD-105抽樣表的使用
(5)正常檢驗、放寬檢驗、加嚴檢驗情況下檢驗方案的制定方法
20、學員演練:抽樣方案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