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富裕一代已經開始亮相經濟舞臺,他們的思維、行動風貌,代表了中國未來的走向。締造互聯網神話的李想、茅侃侃、戴志康、姚建軍等這些年輕的80后CEO們,猶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傳統行業中一如頊世棟等人,也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演繹出不同于父輩的商業奇跡。
80后管理者往往是這樣一群人:高學歷、科班出身、高革新力、思維敏捷,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他們有自己的思維方式,有不同于前人傳統、單調的做事方式,對事情有自己的判斷。
頊世棟可以說是80后管理者中的典型代表。他的父親是東華紡織集團董事長頊保同,頊同保于1991年成立東華紡織集團,在國內把坯布和棉紗生意幾乎做到極致,但直到2002年二次創業打響頂瓜瓜彩棉服飾品牌之后,才聲名鵲起。
擁有良好家世背景的頊世棟并沒有選擇循規蹈矩地完成學業,而是在經歷了輟學-創業-留學-再次創業的洗禮后,創立了凱安斯(Q&X)品牌。父親做的是傳統商業模式,有自己的棉花種植基地、加工廠、織布廠和進出口公司;而兒子做服裝打破傳統模式,強調的是一種異域文化,除了販賣一種時尚,還在宣揚一種生活方式。
80后非常喜歡學習,非常愿意進步。在很短的時間內,他們就會問到下一個工作機會怎么樣,能學到什么東西。
諾基亞(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副總裁蕭潔云很認可80后對待失敗的態度:現在的年輕人比較直接、比較直率,畢竟競爭比以前激烈多了。機會多,信息也多,信息存儲的速度也快,好事情、壞事情都很快被人知道,他們能面對失敗,在失敗中吸收一些經驗。什么樣的80后容易成為管理者呢?零點研究咨詢集團董事長袁岳認為,因為80后一代大多比較獨,因此,懂人情世故,善于溝通的人在職場中就會特別受歡迎,容易脫穎而出。另外,城市中貧困家庭出來的和在農村長大的80后成為管理者的概率會高一些,因為這些80后受生活條件所限或非獨生子女的原因,不得不時常與社會打交道,能夠理解和參與社會的一些交易模式。
80后管理者的優、劣勢
80后成為管理者,可以散發出巨大的管理能量。首先,80后的個性與當前市場經濟所弘揚的精神相符(比如明確表達自己的利益、追求更自由的生活),這使得他們對事業的激情和個人魅力更強;其次,80后管理者很直接,有什么反對意見會直接告訴上級,無形中降低了時間管理成本,適合于快速變化的環境要求;再次,80后的學習能力很強,眼光向外、更強調結果的管理風格比較符合市場經濟的需要,提高了其適應性。
要工作,也要生活,更要快樂地工作和生活--80后管理者所具備的這些特質最有可能成為中國新一代職業經理人的特征,這是時代發展和他們自身特點的完美組合。現在有許多80后進入管理體系,他們承上啟下的特性非常明顯:既要讓60后、70后接受,同時又不缺乏80后所具有的激情和獨。正因為如此,他們在工作中受到重用的速度很快,但從管理崗位上被拿下也很快,這是個動態的過程。
80后是比較自我的一代,興趣點轉移很快,協作性不足,甚至有時缺少換位思考。因此,絕大多數80后從員工變身為管理者后,都會經歷一個或長或短的不適期,成長路徑這時也會呈現出一個向下的凹陷。80后成為管理者之后,要面臨一個挑戰自我、超越自我的過程,要學會忍耐、傾聽和理性分析員工的行為表現,才能逐步成長為比較成熟的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