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敏捷制造的涵義和優點
敏捷制造作為一種現代生產管理模式,是一種以柔性生產技術和動態組織為特點,以高素質與協同良好的工作人員為核心,采用企業間網絡技術從而形成快速適應市場的社會化制造體系。與傳統的生產管理模式相比,它具有以下幾方面的優勢:
1.敏捷制造對市場需求反應敏捷。敏捷制造模式下,企業內部、企業之間將實施信息網絡化管理和聯系,這種低成本的信息傳遞使得企業可以在全世界范圍內建立聯系,傳遞信息,并通過并行方法處理產品設計及其相關過程,使面向市場的生產組織方式由觀念轉為現實。
2.敏捷制造是高度柔性化、無庫存的生產組織方式,是以動態聯盟為基礎的生產組織模式。虛擬企業是實現敏捷制造的一種理想形式,采用這種動態組織結構,具有高度的柔性,能快速響應市場,實現多品種小批量生產的經濟效應;同時,由于這種組織結構是由一些獨立的企業通過網絡聯系起來的,因此,這是一種低成本的聯絡,這種企業間的低成本聯絡取代了傳統制造方式中的庫存。
3.產品服務可以全程面向用戶。敏捷制造采用模塊化、柔性化的產品設計方法和重組工藝設備,使產品的功能和性能可根據用戶的具體要求進行改變,借助CAD、CIM和仿真技術可讓用戶很方便地參與設計,虛擬制造,在整個產品生產期、使用期,用戶都將獲得“面對面”的服務和全面的“解決方案”(solution)。
4.敏捷制造可以達到充分的資源共享。通過廣泛的企業內外網絡聯系,可以使資源(知識資源、信息資源和物質資源等)突破企業內部的等級、部門知識共享障礙和企業間的地域界限,發揮最大的經濟潛力,改變企業間你死我活的輸贏(Win-Lose)關系,而代之以互利合作的共贏(Win-Win)關系,體現了全新的現代經營理念。
5.敏捷制造可以充分調動和發揮“人”的作用。敏捷制造提倡以人為中心的管理,強調用分散決策代替集中控制,用對話溝通機制代替遞階控制機制。它的基礎組織是“多學科群體” (Multi-Decision Team),是以任務為中心的一種動態、松散組合,提倡“基于統觀全局的管理”,充分做到權力下放,以此來調動和發揮人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 敏捷制造對發展我國中小企業的意義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信息科技的高速發展,“地球村”和全球化買方市場的形成,顧客的需求將變得更加“挑剔”, 企業面對用戶“挑剔”的、全方位、多層次的需求,要么快速滿足,要么失去市場,同時國外核心能力強的企業也將會以虛擬的組織形式,掠奪廉價勞動力,傾銷其低成本、高質量的產品。這種外部環境競爭程度的加劇,將給我國中小企業帶來極大的沖擊和是否具有全球合作資格的挑戰。挑戰也是機遇,問題是我國中小企業如何迎接這一挑戰,通過組織重組、再造工程、管理創新和知識聯網等企業再造工程,加強企業間的動態聯盟合作,實現企業敏捷化將會使我國中小企業在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同時獲得自身的快速發展,不同程度地解決我國中小企業現存的多方面問題。
1.可以解決我國中小企業人才匱乏的問題。利用企業內外部信息、知識的網絡化共享,可以消除企業部門、等級間的信息障礙,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彌補中小企業知識資源和人力資源的匱乏。
2.可以解決我國中小企業資金短缺的問題。利用動態聯盟,可以實現互利合作,降低新產品開發的成本和風險,縮短產品開發周期,解決中小企業資金缺乏的“通癥”。
3.可以解決我國中小企業管理水平落后的問題。通過對企業進行的一系列敏捷化改造,將有利于中小企業的組織創新和管理創新,實現科學化管理,避免管理的“家族化”和“經驗化”瓶頸。
○ 我國中小企業實施敏捷制造存在的問題
對于我國中小企業來說,雖然對JIT、MRPII和CIMS等先進的生產管理模式有了一定的探索和實踐,但整體來看我國中小企業的生產管理仍處于傳統的模式之中,還存在諸多的不足和問題。
1.企業核心能力薄弱,生產專業化程度低,難以實現快速反應。
2.企業生產計劃控制能力弱,生產管理計算機程序化低,企業往往以高庫存保證連續生產,生產成本高。
3.對市場反應遲緩。企業大都采用的是滯后的產品推進(Push)方式,而不是靈敏的顧客需求牽引(Pull)方式,企業內聯網和外聯網的發展不足,致使信息不暢、反應滯后。
4.企業組織結構臃腫,管理層次繁多,決策緩慢,生產柔性差。
5.企業人員素質較低,部門分割,本位主義嚴重,協同意識淡薄。
○ 我國中小企業迎接敏捷制造的對策
敏捷制造模式在發達國家的一些企業如美國的DELL、XEROX、GM以及AT&T所屬ADDS等公司都已經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制造業的新景象。我國中小企業因它自身的特點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企業觀念、制度、組織、人員等一系列軟硬件的相關支持,通過企業重組與再造,達到實現企業生產和組織敏捷化的要求:
1.更新傳統的經營理念。計劃經濟和賣方市場條件下企業大批大量生產中的“成本中心”和“生產中心”觀念已逐漸被買方市場條件下的“用戶中心”和“產品中心”觀念取代,企業通過為用戶提供最合理、全面的解決方案,來快速滿足用戶的需求,通過建立最廣泛的合作體系來達到真正的信任與共贏。
2.調整企業組織結構,適應生產柔性化管理。現代企業競爭的優勢體現在企業對市場反應的速度和滿足用戶的能力,因此,我國中小企業一方面應通過自身組織重組、精簡機構,減少管理層次,充分授權,適時地組織工作團隊、項目小組等管理革新方式,使組織柔性可變、信息暢通,滿足柔性生產要求;另一方面企業間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打破時空阻隔,實行優勢互補、強—強聯合,組成動態聯盟,以虛擬企業的形式,實現生產的高度柔性化。這是實施敏捷制造的組織保證。
3.要加強企業信息、知識網絡化建設。信息和知識在企業發展中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我國中小企業應以長遠的目光,看到信息資源、知識資源的重要價值,合理使用MIS、MRPII、CIMS等計算機輔助管理系統;加強對知識資源的編碼化、網絡化建設,建立企業內聯網外聯網,最大限度地開發和利用企業內部、供應商、用戶以及最終消費者的信息和知識資源。
4.要積極培養企業的核心能力。聯盟創造市場將是未來中小企業競爭的新方式,這種動態的、松散的合作聯盟要求企業必須擁有自己的核心能力。加強技術創新,實施專業化生產,實現“小而專”、“小而特”、“小而優”、“小而強”,使人力、物力、財力得以迅速集中、快速反應,將是企業具有參與合作資格以及實施敏捷制造的前提。
5.建立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創新能力是企業發展的核心動力,人才是創新能力的主體,企業核心能力的實現必須通過提高企業人力資本存量和激發人力資本效益增量來達到。為此一方面要求企業完善內部人力資源管理,加大激勵力度,吸引優秀人才、留住優秀人才;另一方面要求國家為中小企業的人才儲備、開發、培養建立一套有效的扶持、保護措施。高素質的人才是我國中小企業實現敏捷制造的核心要求。
敏捷制造模式作為一種全新的生產管理模式,正日益受到全球企業界的關注,今天,機遇與挑戰并存,我國中小企業應加快改革,積極把握機遇,結合自身具體情況,走出一條適合企業發展的新路子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