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的服裝生產緊抓世界發展良好時機,依靠豐富的勞動力和低廉的勞動成本,吸引世界眾多客戶,取得競爭優勢。隨著中國的日益富強,勞動工資成本也將不斷提高,因此如何使中國服裝生產業在未來世界服裝中取得競爭優勢,是當前服裝生產業必須面臨的問題。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及WTO的加入,中國已成為世界服裝生產大國。內銷市場競爭激烈,外銷出口量逐年增加,國際市場間的競爭也日趨白熱化。服裝生產是勞動密集型生產,過去、現在甚至將來的服裝市場競爭歸根到底絕大部分依靠的是高強度、低勞動工資的競爭,日本等發達國家隨著社會勞動工資的不斷增加,服裝企業失去競爭能力,因此紛紛關閉并陸續將這些企業轉移到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去。
勞動生產率就是勞動者的生產效率,表示為生產單位商品所消費的勞動時間,這個勞動時間即為勞動者個數與勞動時間的乘積。我們要提高勞動生產率就必須減少勞動時間。目前中國如雅戈爾、杉杉等著名服裝企業及其它許多企業的生產設備都已達到世界最先進水平,這些設備為中國生產高品質服裝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增強了中國服裝在世界市場上的競爭力,但是我們的服裝生產企業在設備內部改造及如何提高生產效率上與日本等服裝企業存在很大的差距,以下就從四方面闡述如何提高我們的生產效率。
改進服裝生產設備減少生產工序
在國內目前服裝生產企業中,普遍存在著許多多余工序,比如,許多服裝生產工藝經過的是初裁一縫制(粘合整燙)一精裁的過程,只要我們在裁剪上使用上鋸形裁剪刀、液壓沖床,或經濟條件奸的企業可用上自動裁床(CAM)就完全可以把初裁變為精裁,省去一道裁剪工序。再如,在縫制過程中通過自動化設備的使用,例如襯衫生產設備德國杜克普805自動裝袋機的使用,使原來的二道工序(袋布折疊整燙一貼袋縫制)變為貼袋縫制,一個人的生產產量相當于原來工序4個人的產量。
選用自動化專用設備提高勞動生產率
隨著科技的進步,許多專用縫紉設備的自動化程度也越來越高,尤其是伺服電機的使用,省卻了設備中許許多多的機械化傳動機構,使得設備傳動和定位更準確,設備機械調整和磨損程度大大減輕,也降低了操作工的勞動熟練程度,并出現了一些一人可操作多臺設備的結果,大大提高了勞動效率,目前在服裝生產中普遍運用的有自動開袋機、自動送紐訂扣機、自動拉布機、褲子收省機、自動化立式包縫機、自動裁床(CAM)等,這些設備對比以前的手工操作,在效率上提高了三倍以上。自動化設備的工作特點是在操作工擺放好縫片后,依據操作開關或自動感應開關,設備依靠固有夾具,進行自動輸送縫制及切割布片等工作,縫制完畢后,進行自動堆放,自動化設備普遍都裝有通過顯示器更改數據用以調整縫制形狀及尺寸,調整快速,同時擁有計數、故障檢測等功能。
增加輔助設備減少操作工縫制外輔助時間
服裝生產中有許多工序,操作工在生產過程中將花費較多時間在縫紉前的送料準備工作以及縫紉后的堆料上,我們可考慮在這些設備上進行改裝,增加輔助送料及堆料裝置來減少操作工縫制外時間,提高產量。如香港藝誠公司生產的襯衫門襟片縫紉后收料架,襯衫拉腹勢輔助送料架等,這些輔助設備的運用將提高生產效率20%以上。
依靠計算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
自動化吊掛系統也稱柔性生產系統,它是在計算機控制下節省生產管理功能的吊掛傳輸系統,它通過一個循環運輸軌道把多個服裝生產工作站結合起來,它具有減少操作工縫制外輔助時間的功能,即減少捆包時間、擺放裁片時間和放置裁片時間,另外它具有計算機生產管理功能,系統在開工之前,只要安排生產的管理人員在主控機上鍵入產品生產工序及工位情況來進行運作,計算機控制按輸入要求將衣片依次按工位傳送下去,如遇同一工序需要由幾個工位加工時,可自動根據多工位完成情況調節輸送工位,確保系統工藝平衡和流水線暢通。在系統工作時,當某道工位積壓過多,還會自動調整,以便生產管理人員合理調整工藝流程,均衡生產。在實際生產中,能提高生產效率在20%以上。
中國服裝企業要提高國際競爭能力,提高服裝生產效率是必不可少的。
在提高生產效率的過程中,以上從五個方面進行了闡述,通過減少重復生產工序,提高設備自動化程度,通過增設堆放收料機構以及自動化吊掛線的運用來減少操作工人浮裕率,從而最大程度地提高服裝生產效率,如果中國的每個服裝企業能將自己企業的內在情況做好認真分析,找出適合本企業的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方法和手段,來保持本企業的競爭能力,那么中國的服裝企業將會有更長的生命力。